院長圓桌派
返回
字號 14

第24屆北京藥學年會線下會議特別節目——“院長圓桌派”圓滿舉辦

2023-03-14

醫療服務、醫藥供給與醫療保障的協同是實現醫藥衛生 體制機制改革的保障,也是實現改革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 從黨的二十大報告可以看到國家對“健康中國建設”“‘三醫’聯動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主陣地的公立醫院,又該如何落地實施?

3月12日,由北京藥學會主辦,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先聲藥業有限公司、上藥科園信海醫藥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夏生生藥業(北京)有限公司等五家企業共同協辦的第24屆北京藥學年會線下會議特別節目——“院長圓桌派”如期舉辦。多位來自北京地區的醫院管理者傾囊相授“三醫聯動”探索經驗,暢談醫療與醫藥的相輔相成。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黨委書記岳小林和上藥科園信海醫藥有限公司對外事務部總監孫瑋共同擔任主持。 

(左:宣武醫院黨委書記岳小林;右:上藥科園信海醫藥有限公司對外事務部總監孫瑋)

醫療服務登高

三年的新冠疫情早已走進尾聲,醫療機構回歸正常運行。如何將有限的資源、人員、精力運用好。并助力醫院走上高質量發展、精細化管理之路?問題再一次擺到醫院管理者的面前。

應急總醫院副院長吳迪的答案是推進醫院信息化、智慧化建設。據他介紹,醫院從2022年將信息系統進行升級,被納入北京應急管理上級部門的大數據統籌規劃中,并從10月份逐步落地,將于2023年上半年全部投入使用。“我們打造了1個信息中心、2個平臺和36套軟件系統,旨在大力提升全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同時醫院運行也將可視化、精細化。”吳迪透露,為提高患者就診效率,醫院還將于3月下旬,正式推出“上車即入院、上車即建檔”的5G急救模式。

北京老年醫院同樣是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據院長、黨委副書記禹震介紹,醫院已經搭建了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協同平臺,對接了10余個區的老年醫院、10余個區的社區衛生機構,其中包括河北省的100余家養老機構,他們都將在這一平臺上開展健康教育、人才培訓、學術交流以及遠程會診。“我們將發揮這個平臺的作用,去構建構區域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體系,這也是我們承載的目標與責任。”禹震強調。 

(左:應急總醫院副院長吳迪;右:北京老年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禹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黨委書記許峻峰則是希望借力醫學創新成果轉化的力量。據許峻峰介紹,2022年,醫院被確定為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試點醫院之一。“醫院在這方面的擔當,我認為主要體現有二:一是充分發揮臨床專家的創新優勢,幫助他們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二是充分發揮醫院之外各方資源的價值,醫院會提供相關服務和探索平臺。”

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副院長雷福明,則從“慢病管理與科普教育”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醫藥人可能也要考慮未來工作是否要有所調整。醫學科普、腫瘤早篩不只是醫務人員的責任,而是全社會的。“醫學科普工作是否可以建立一套培育體系,從進入校園的醫學生開始,將理念灌輸和影響,我想這可能是有著教學性質的醫療機構需要系統思考的一個問題。”雷福明說道。 

(左:北京安定醫院黨委書記許峻峰;右:首鋼醫院副院長雷福明)

醫藥服務創新

當前,我國藥師的職業定位已不再局限于發藥窗口,而是一步步走向臺前,為患者提供高質量、專業化的藥學服務。這與我國既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公立醫院邁向高質量發展環境息息相關。

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副院長趙海濱進一步思考:如何把臨床藥學工作真正融入到醫藥促進工作中來?據趙海濱介紹,醫院在藥學服務上不再直接將某一位臨床藥師安排進駐某一臨床科室,而是2~3人組成小組進駐分管科室,并通過診斷書中藥師簽字的形式給予藥師責任與價值。

作為中醫專科醫院的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在“中醫藥傳承”方面積極探索。據副院長李杰介紹,醫院在嘗試利用新興技術,推動中藥現代化和中國化的發展,例如將名老中醫的經驗與人工智能的技術結合建立知識圖譜,以此推動相關工作并真正建立診療平臺,從而創新傳承中醫藥的經驗。“中醫藥發展還面臨一個重要困局,就是要拿出高級別的患者診療證據,這與藥物研發密切相關。”李杰繼續說道。 

(左:東方醫院副院長趙海濱;中:廣安門醫院副院長李杰;右: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大校副主任丁益強)

作為現場唯一一位來自部隊醫院的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大校副主任丁益強介紹了總醫院與各醫學中心在藥學方面的組織架構和管理分工。最后在臺上嘉賓與臺下觀眾的互動問答中圓滿結束。

本次活動是北京藥學年會的一次創新節目,期望給到場的藥學同仁展現不同以往的視覺效果,相信下一屆的院長圓桌派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