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北京藥學年會“監管科學與藥學經濟學—創新、評估、價值 藥物經濟學與罕見病用藥保障”分會 圓滿召開
2022年北京藥學年會分會場之一的監管科學與藥物經濟學分會場于12月18日上午8點準時上線開播。本分會場主題為“‘創新、評估、價值’藥物經濟學與罕見病用藥保障”,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史錄文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岳小林書記共同擔任會議主席并致辭。
會議主席及主持
會議開始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封宇飛主任主持,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林芳卉老師就《罕見病高額用藥保障——商業健康保險共付模式探討》進行了分享,對罕見病多層次用藥保障的國際國內經驗進行了梳理和介紹,并建議建立以政府主導、多方參與、非營利性第三方獨立運行的罕見病用藥保障模式以減輕醫保資金壓力,調動各方積極性,優化資源整合效率,實現罕見病高價格用藥慈善共付。隨后,北京大學衛生政策與技術評估中心陶立波研究員講解了《罕見病多元保障的地方政策探索》,對國內已開展罕見病保障地方試點省市的調研結果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會議講者
會議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姜德春主任繼續主持。北京中醫藥大學朱文濤教授分享了《基于中國人群的中醫生命質量評價量表(CQ-11D)研制及與EQ-5D/SF-6D比較研究》,不僅將CQ-11D的研制設計過程做了詳細的介紹,還將該量表與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采用的EQ-5D/SF-6D量表在中國患者使用中的差異表現做了細致闡述。北京大學藥學院海沙爾江·吾守爾研究員講述了《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與集中采購合理用藥的相關思考》,就我國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工作的現狀、相關實施因素及與WHO的AWaRe目錄的比較結果進行了介紹,并指出我國抗菌藥物使用結構有待優化,政策執行有待改善,建議未來抗菌藥物的目錄遴選需增強與其他部門政策實施之間的銜接關系,形成動態調整的基礎。
下半場首先由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學術部主任韓晟進行主持,來自北京醫藥衛生經濟研究會范長生副會長講解了《基于藥物經濟學創新藥支付標準形成邏輯》,詳細介紹了藥物經濟學內涵及決策邏輯,藥品定價與醫保支付面臨的問題以及基于藥物經濟學創新藥支付標準的形成邏輯,并對促進藥物經濟學在創新藥支付標準形成中的應用提出了寶貴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李雪副研究員隨后分享了《真實世界用藥規范、藥品療效與經濟性分析——以血液腫瘤數據為例》,以血液腫瘤的真實世界數據為例,對真實世界臨床用藥規范、藥品療效和經濟性分析研究的相關設計、開展及研究結果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會議講者
之后的兩個學術報告,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楊毅恒主任主持。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官海靜博士就《抗腫瘤藥物的經濟學評價與價值挖掘》主題進行了演講,提出需要用不斷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抗腫瘤藥物的臨床價值,需要更好地去權衡抗腫瘤藥物的可及性與臨床證據質量,并強調對于抗腫瘤藥物的經濟性評價,不確定性分析尤為重要。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郭志剛藥師講述了《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基本藥物制度對處方行為影響研究》,借助計劃行為理論,分析了基本藥物制度中的不同政策如何影響醫生的處方行為,并給出政策影響處方行為的機制和路徑,為相關研究提供了范式。
會議合影
最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岳小林書記和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史錄文主任對會議進行了總結。本次會議報告涵蓋罕見病、抗菌藥物、抗腫瘤藥物和基本藥物制度相關內容,圍繞“創新”、“評估”和“價值”三個方面,結合研究和實踐,展開了充分的跨學科交流,對未來做出了更好的展望。會議共計9000余人次上線觀看,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