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抗感染治療藥物監測最佳實踐
返回
字號 14

2022年北京藥學年會“抗腫瘤、抗感染治療藥物監測最佳實踐”分會順利召開

2022-12-27

2022年12月18日,由北京藥學會主辦,抗腫瘤藥學專委會、抗感染藥學專委會和治療藥物監測專委會聯合承辦的“抗腫瘤藥物&抗感染藥物治療&治療藥物監測聯合分會場”以線上直播方式開展,多位北京知名藥學醫學專家學者進行了授課。

抗感染藥物治療專委會主委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閆素英教授做了精彩致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國輝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閆素英教授和中日友好醫院張相林教授共同擔任分會場的大會主席。中日友好醫院張相林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洛陽醫院曹俊嶺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馮欣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張波教授、北京醫院譚玲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劉敏教授、北京協和醫院趙彬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戴媛媛教授主持了本次會議。線上參與學習人數逾11000余人次。

(會議致辭) 

(會議主持)

本次會議共9位教授為大家分享了腫瘤、抗感染及治療藥物監測方面研究進展和臨床實踐。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的郭莉娜教授分享了題為“細菌體外藥敏試驗和耐藥機制研究進展”的報告,報告為我們梳理了目前細菌體外藥敏試驗的方法以及臨床常見病原菌的耐藥機制,使得參會學員對臨床常見病原菌的藥敏報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北京醫院藥學部金鵬飛主任為大家帶來題為“生物制劑體內藥物監測方法與實踐”的報告,他將近幾年來大分子生物制劑的新型檢測技術以及適用范圍和優缺點進行了翔實的總結,使與會者對于這一熱點領域有了全面的了解。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果偉主任做了題為“基于藥物基因組學和治療藥物監測的抗抑郁藥個體化治療實踐”的報告,報告通過臨床案例生動地展示了目前精神病藥物在現有臨床傳統試錯法療效欠佳的現狀下,藥物濃度監測和藥物代謝酶的基因多態性監測為優化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北京積水潭醫院張威主任的“腫瘤臨床藥師工作實踐分享”的報告,從腫瘤臨床藥師工作模式和臨床實踐和案例分享兩個方面為我們帶來腫瘤臨床工作的特點和臨床藥師的工作點,為今后腫瘤藥師的臨床實踐提供了全面的可借鑒的工作框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趙立波教授作了題為“抗腫瘤藥物的治療藥物監測研究進展”的報告,報告為大家詳細解讀了目前治療藥物監測在腫瘤傳統化療藥和小分子靶向藥中的進展及其團隊在這方面的科研工作。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左瑋教授的“精準藥學在艾曲泊帕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中的初探”的報告分享了其作為臨床藥師,在解決艾曲泊帕應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過程中出現的用藥劑量和用藥頻率的臨床問題的經驗,為臨床藥師提供了根據臨床用藥問題進行科研探索的思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延風教授的“免疫治療相關心臟毒性的認識與管理”的報告為大家講解了近年來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相關心臟毒性的診斷標準、治療方式和管理原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琳教授的題為“抗體偶聯藥物機制與前景展望”的報告為大家詳細梳理了抗體偶聯藥物的發展過程、獨特的作用機制及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最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白向榮教授的題為“大劑量和標準劑量替加環素治療ICU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院內肺部感染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病例對照研究”的報告針對重癥監護病房(ICU)碳青霉烯類耐藥肺炎克雷伯桿菌(CRKP)肺部感染這一治療難點,探討高劑量組(替加環素首劑200mg,隨后100mg q12h)和標準劑量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異,為臨床合理使用替加環素提供了依據。

(會議講者)

最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戴媛媛教授進行大會總結,戴媛媛教授對各位專家的精彩授課和分享表示感謝。此次會議為推動腫瘤、抗感染臨床藥學和治療藥物監測的發展,促進臨床藥師利用專業優勢服務臨床,促進臨床合理使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