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藥物治療糖尿病的安全性
─2010年陽光藥師沙龍第二次活動紀要
北京醫院 紀立偉 整理
楊莉萍 李文慧審校
2010年7月7日下午,由北京藥學會主辦的本年度第二次陽光藥師沙龍活動在亞洲大酒店如期舉辦。衛生部北京醫院楊莉萍主任藥師擔任會議主席。北京多家醫院的藥劑科主任作為專家了參加活動。本次沙龍的主題為“關注藥物治療糖尿病的安全性”。三位講者分別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內分泌科李文慧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藥劑科趙志剛主任藥師,以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褚燕琪主管藥師。三位講者分別就對“低血糖及其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口服降糖藥的應用與注意事項”和“1例ADR引發糖尿病患者用藥安全的思考”三個題目進行了講解。
首先,由李文慧主任為來參加沙龍的藥師做了題為“低血糖及其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的學術報告。報告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認識并理解低血糖 對于使用促胰島素分泌劑或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血糖水平≤3.9 mmol/L(≤70mg/dL)為低血糖。低血糖的癥狀有:1 血糖水平低;2患者出現交感神經癥狀,如腎上腺素能癥狀(心悸、顫抖、焦慮/覺醒)及類膽堿樣癥狀(出汗、饑餓感、感覺異常),認知障礙或神經低血糖癥狀(行為改變、精神運動異常、抽搐、昏迷);3 攝入碳水化合物后患者癥狀緩解。
二、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發病率 資料顯示,1993~2005年間因低血糖在急診就診的總人數達5百萬。其中25%的患者入院治療,72%的患者第一次診斷為低血糖,大約44%的病例發生于65歲以上的老人。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危險因素如下:使用促胰島素分泌劑和胰島素治療;節食或不規律飲食;高齡;糖尿病患病時間;對低血糖的感知受損;強化降糖治療。
三、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潛在障礙 強化治療和標準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低血糖的年發生率分別為 3.3% 和1.1%。低血糖增加是血糖控制限制的重要因素,并可能成為治療依從性的顯著障礙。低血糖的頻繁發生還會增加心律失常風險,導致中樞神經癥狀進行性加重(認知受損、行為異常、抽搐、昏迷及腦死亡),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所以李文慧大夫提醒廣大藥師在藥物治療中應注意低血糖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她引用美國糖尿病協會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08” 提供的流行病學研究資料,介紹患者HbA1c從7%降到正常范圍將使患者受益更多。因此對于患者而言,達標就是盡可能的使HbA1c接近正常值(<6%)而無明顯的低血糖發生。
四、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 ,DPP-4)抑制劑 以葡萄糖依賴的方式發揮控制血糖治療作用的DPP-4抑制劑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與其它廣泛使用的降糖藥相似的降糖療效,且低血糖風險顯著降低。
隨后,由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藥劑科趙志剛主任藥師為大家講解了“口服降糖藥的應用與注意事項”。他從治療指南、口服降糖藥分類、臨床選用與注意事項三個方面介紹了糖尿病藥物治療中需要藥師遵循和掌握的諸多知識。結合諸多歷史典故,他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口服降糖藥的發展歷程。隨后又介紹了新型降糖藥物腸促胰島激素(利拉魯肽和艾塞那肽)及DPP-4抑制劑(磷酸西格列汀)。最后介紹了口服降糖藥臨床選用與注意事項。通過比較各種降糖藥物的優點與劣勢,強化了藥師對于這類藥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概念。
接下來,宣武醫院的褚燕琪藥師通過“1例ADR引發糖尿病患者用藥安全的思考”的病例報告,向與會者介紹了1例既往有胰島素及魚類過敏史的患者在術中使用魚精蛋白注射液中和肝素時出現的過敏性休克的救治過程。提醒醫務人員注意詢問患者既往用藥史及過敏史,對于指導以后的藥品選擇具有重要的意義。她希望大家要重視藥品安全監測工作。
楊莉萍主任藥師主持的“有問有答”環節把會議的熱烈氣氛推向了高潮。各個醫院的藥師踴躍舉手搶答了糖尿病藥物治療的問題。會議最后,李文慧主任醫師表達了她希望和藥師多交流,多溝通愿望。她呼吁醫生與藥師為患者用藥安全而共同努力。宣武醫院的齊曉蓮副主任藥師為案例分析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她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藥學的工作,提醒臨床藥師在工作中應仔細閱讀病歷并親自詢問病史,保持對潛在用藥安全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注意知識的積累和總結。天壇醫院趙志剛主任藥師認為在巴西急診工作的藥師負責詢問急診患者的既往用藥史及藥物過敏史,為醫生準備較為完整準確的資料的做法值得借鑒。會議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順利結束。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90032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