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下載
字號 16

ICU病例分析-真菌感染

2009年05月31日

一、 病歷摘要

患者某某,男,76歲。主因“行走不穩3周余,發現意識喪失8小時入院”。

現病史:患者近三周來無明顯誘因自覺行走不穩,偶有摔倒。無頭暈、頭痛、無惡心嘔吐,無明顯失語及構音障礙。一周前曾仰坐位跌倒致右膝、髖部疼痛而就診于我院國際醫療部門診,行X線檢查未見骨質異常。今晨7點家屬發現患者意識喪失,雙側瞳孔散大,尿失禁,急叫120送至我院國際醫療部門診,當時病人面色青紫,呼吸困難,意識模糊,左側肢體活動少,予以吸痰、吸氧等對癥處理,急查頭部CT示:右側基底節區腦出血。急請神經外科會診,神外考慮患者年齡較大,出血量較多,手術風險極高,預后極差,故建議暫給予內科保守治療。經會診后轉入ICU。患者自發病以來意識模糊,但呼之尚能有反應。

既往史:否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2年前曾有腦出血病史,保守治療后好轉;甲亢病史20余年,碘131治療后2年,肺結核病史6年,右眼白內障術后五年,慢性腎功能不全病史、年限不詳,否認外傷史及輸血史,曾有過敏,具體不詳,預防接種史不詳。

個人史:生于北京,移居日本四十余年,近些年回國定居。否認疫水、疫源地接觸史,否認放射線及毒物接觸史。吸煙史40余年,漸減量,目前3-5支/日;飲酒史40余年,半斤/日,已戒酒2個月。

婚育史:適齡結婚,育有三女,女兒及配偶均體健。

家族史:父親及祖父均死于腦血管意外。

二、 病例特點:

1. 老年男性,急性起病;

2. 近3周來無明顯誘因自覺行走不穩,偶有摔倒。無頭暈、頭痛、無惡心嘔吐,無明顯失語及構音障礙。今晨7點家屬發現患者意識喪失,雙側瞳孔散大,尿失禁。

3. 既往否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有家族性腦血管病病史,吸煙飲酒史40余年。

4. 查體:淺昏迷,呼之尚能有反應。壓眶反射存在,右側瞳孔3.5mm,左側瞳孔2mm,對光反射弱。左側巴氏征(+),右側巴氏征(+/-),左上肢肌力0級,左下肢肌力III級。

5. 輔助檢查:頭部CT示右側基底節區腦出血。

三、 治療經過

1. 入院后予以吸氧、促醒、抗炎、脫水降顱壓、調節內環境穩定等對癥處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哌拉西林舒巴坦 5g q8h ivgtt

2. 12月2日,神外科會診,復查頭顱CT,提示:基底節出血量較前增多,交待病情后,行“右顳開顱腦內血腫清除術,左側側腦室穿刺外引流術”,術后保留氣管插管,安返病房。

3. 12月5日,三天前痰培養(12.2)結果回報熱帶假絲酵母菌,加用氟康唑 400mg ivgtt qd。

4. 12月8日,腦脊液培養回報屎腸球菌,予以萬古霉素 0.5g ivgtt qd,行氣管切開術;12月9日,神外科會診表示目前暫不可拔除引流管。

5. 12月10日,停哌拉西林舒巴坦(用11天);12月12日,痰培養肺炎克雷白桿菌,加用頭孢哌酮舒巴坦 4.5g ivgtt q12h。

6. 12月15日,拔除血腫引流管,腦室引流管定時關閉。

7. 12月16日,12日送的腦脊液培養回報陰性。停萬古霉素。痰培養回吧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予以莫西沙星 0.4g ivgtt qd。

8. 12月22日,拔除腦室引流管。氟康唑已用17日,上周痰培養無真菌,故停用。

9. 12月23日,腸道菌群失調,停用所有抗生素。

10. 12月26日,患者出現高熱、血壓下降等感染性休克表現,胸片示雙下肺紋理粗,右下肺為重。予以多巴胺維持血壓。痰培養回報大腸埃希菌,予以:氟康唑、夫西地酸鈉 0.5g q8h(>3小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 ivgtt q8h聯合抗感染治療。

11. 1月2日,再次出現體溫升高、血壓下降、血象高,加用美羅培南0.5g ivgtt q8h,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2. 1月5日,轉氨酶升高,考慮與藥物過膽囊問題相關,停氟康唑及夫西地酸鈉,保留美羅培南抗感染,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降膽紅素。

13. 1月8日,美羅培南已用7天,目前白細胞下降,體溫下降,抗感染治療生效,改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4. 1月14日,患者高熱,體溫最高39.4攝氏度,抗生素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升級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1g q8h。

15. 1月15日,血培養見真菌,予以卡泊芬凈 50mg qd(>1小時);痰培養回報見肺炎克雷白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依據藥敏停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予以左氧氟沙星 0.6 qd。次日血常規顯示三系減少,考慮為抗生素尤其是抗真菌藥所致。

16. 1月23日,痰培養回報粘金黃桿菌、大腸埃希菌ESBL(+),依據藥敏,停左氧氟沙星,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gtt q8h。

17. 2月4日,2月1日送的痰培養回報鮑曼不動桿菌,對丁胺卡那敏感,考慮到患者腎功能,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改為頭孢呋辛2.25 g舒巴坦1g q8h。血培養陰性,次日停用卡泊芬凈。

18. 2月9日,痰培養回報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對舒巴坦及丁胺卡那敏感,依據藥敏停頭孢呋辛、舒巴坦,改為頭孢哌酮舒巴(舒普深)坦2.0g q12h。

19. 2月13日,10日痰培養回報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依據藥敏停舒普深,改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 q8h。

20. 2月16日,12、13日送的血培養回報真菌,加用卡泊芬凈 50mg qd。患者腎功能惡化。

21. 2月20日,患者再次高熱,體溫最高39.2攝氏度,懷疑陽性球菌感染,加用萬古霉素 0.5 q12h,監測腎功能。

22. 2月23日,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日,無球菌證據,體溫已控制,故停用萬古霉素。

23. 2月26日,因腦積水,患者接受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后安返ICU。術后患者白細胞低,再次發熱,對癥處理。

24. 3月5日,患者再次發熱,依據23日痰培養:大腸埃希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后者致病力弱,針對前者選用美羅培南1.0g q8h(開始選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但青霉素皮試陽性,故換藥)。

25. 3月9日,6日血培養回報陰性,故停卡泊芬凈,改為氟康唑400mg qd;痰培養回報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已無大腸埃希菌,但患者仍有發熱,故停美羅培南,改為左氧氟沙星 0.6 qd,硫酸依替米星 0.3qd。

26. 3月16日,患者肌酐升高,故停用氟康唑及依替米星,保留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療。

27. 3月20日,患者仍有發熱,胸片示雙肺紋理加重,不除外真菌感染,加用氟康唑及夫西地酸鈉。

28. 3月21日,患者死亡。
29. 出院診斷:
a) 腦出血;
b) 肺部感染,血流感染,慢性腎功能不全,中度貧血。

附一:白細胞計數趨勢圖
附二:細菌、真菌培養
日期 痰培養 血培養 腦脊液等
12-2 熱帶假絲酵母菌    
12-3 熱帶假絲酵母菌    
12-4     引流物未見細菌生長
12-5 熱帶假絲酵母菌   腦脊液培養:屎腸球菌
12-8 肺炎克雷白桿菌    
12-9 肺炎克雷白桿菌    
12-12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熱帶假絲酵母菌   未見細菌生長
12-15 肺炎克雷白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12-16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熱帶假絲酵母菌    
12-17     靜脈管管頭未見細菌生長,
12-23 大腸埃希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少量    
12-28 大腸埃希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熱帶假絲酵母菌    
12-29 大腸埃希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熱帶假絲酵母菌    
12-30 大腸埃希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1-4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1-6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    
1-12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    
1-15 熱帶假絲酵母菌 光滑假絲酵母菌  
1-17   光滑假絲酵母菌  
1-19 大腸埃希菌    
1-20 大腸埃希菌 ESBL陽性    
2-1 鮑曼不動桿菌 血培養陰性  
2-2 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    
2-9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大腸埃希菌 ESBL陽性    
2-10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2-12   光滑假絲酵母菌  
2-13   光滑假絲酵母菌  
2-17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大腸埃希菌    
2-20   光滑假絲酵母菌  
2-21   光滑假絲酵母菌  
2-23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大腸埃希菌    
2-24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大腸埃希菌 光滑假絲酵母菌  
3-2 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大腸埃希菌 血培養陰性  
3-3 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大腸埃希菌    
3-5     靜脈管培養陰性
3-6   血培養陰性  
3-7 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3-9 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3-10 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3-17 大腸埃希菌ESBL陽性,MRSA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60287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