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知識
字號 16

粉碎糖尿病的“四大謠言”

2018年11月07日

文章選自《藥物與人》2018年9月號

粉碎糖尿病的“四大謠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李草 趙志剛

中國患糖尿病人數已經超過1億,該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巨大。一些人恐懼糖尿病,期望治愈糖尿病,還有一些人不在乎,不采取措施治療或胡亂治療。關于糖尿病的防治,坊間流傳的方法很多,其中一些是錯誤的謠言。俗話說,“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下面,就讓藥師帶您來粉碎這些謠言吧!

謠言一 糖尿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很多虛假廣告利用患者求醫急切心理,打出此最常見的虛假廣告。治愈糖尿病不僅是廣大糖尿病患者的夢想,也是醫務工作者包括藥師的夢想。可惜,依照目前階段的醫療和科研水平,仍然沒有一種真正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被批準用于臨床。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去輕信那些所謂“徹底治愈”、“完全根治”、“徹底告別”糖尿病的治療方法。無論“廣告”、“傳單手冊”、“街頭診所”、“老專家”|、“神藥”、“偏方”|、“保健品”、“千年古方”、“國外頂尖療法”,全部不能治愈糖尿病。當然,這不代表,有病了就不去治療。去正規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才是上策。

謠言二 使用胰島素會上癮

“胰島素會上癮”是另外一個典型的有關糖尿病的廣為流傳的謠言。糖尿病的治療中,胰島素的使用非常重要,不少患者擔心對胰島素的依賴是因為胰島素上癮。其實大可不必,胰島素是正常情況下人體分泌的一種激素,有些患者胰島功能降低,自身產生的胰島素不夠,或者機體產生了胰島素抵抗現象,所以需要外源性的胰島素幫忙。這就跟人的正常飲食一樣,肚子餓了要吃飯,口渴了要喝水,當身體已經不能分泌或者產生的胰島素不足時,就需要從外界補充,這是人體生理必須的,談不上“上癮”。使用胰島素是很好的治療糖尿病的方法,1型糖尿病的患者,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中,部分患者也需要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謠言三 血糖越低越好

這也是一個典型的謠言。很多患者聽信此謠言,認為自己患糖尿病,急于求成,一味的盲目追求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低血糖的發生。一般來說,當血糖低至3.9 mmol/L時,患者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如果長期血糖較高的患者,可能在低于5.5 mmol/L時就能出現癥狀。糖尿病人的血糖波動情況較大,容易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低血糖早期癥狀為心悸、乏力、出汗、面色蒼白等,嚴重的時候會出現意識模糊、精神失常、昏睡、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控制血糖要個體化,要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定期監測血糖,如近期生活規律,每周監測兩次以上;如近期生活不規律,或調整了降糖藥,或其他原因身體不適,則應加大監測頻率,防止低血糖。一次嚴重低血糖抵消了一年的血糖控制,因此,控制高血糖、預防低血糖是同樣重要的2件事情。

謠言四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很多水果很甜,而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因此有些人“談虎色變”。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的謠言便應運而生。新鮮水果美味可口,并且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果膠等,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實際上,糖尿病患者對水果的選擇與一個概念—血糖生成指數(升糖指數)有關。升糖指數越高,對血糖控制越不利。常見水果比如黃瓜、西紅柿升糖指數小于15,蘋果、梨子、約為36,香蕉、獼猴桃、芒果為52-55,菠蘿、西瓜較高分別為66和72。

另外,不同水果含糖量不一樣。西紅柿、黃瓜含糖量在5%以下;鴨梨、桃子、葡萄、哈密瓜、菠蘿等含糖量在8%-10%;含糖量在9%-13%的有蘋果、橙子、橘子、柚子等;含糖量在14%的有柿子、桂圓、香蕉、荔枝、獼猴桃等。

所以,糖尿病患者挑選水果的原則是,選擇含糖量低并且升糖指數低的水果,少量進食;水果代替一部分食物;不宜在餐后立即吃水果,應在兩餐中間或體力勞動后作為能量補充;同時,由于個體差異,使用水果后積極監測血糖,找到適合自己的水果以及品種。因此,糖尿病患者照樣可以食用水果,但是要適量,同時適當減少主食量即可。

藥師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不是吃得越少越好,需要注意合理飲食,葷素搭配,均衡營養;無明顯癥狀或輕癥狀時,注意預防;運動與飲食控制相結合,“管住嘴,邁開腿”;調控血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定期體檢,做健康評估,如有需要,可調整用藥,綜合治療;如用藥有疑問,請咨詢藥師,避免不良反應和低血糖。

(本文版權歸北京藥學會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49911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