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區鼓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齊紅艷
盡管新型降糖藥物層出不窮,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一提起糖尿病治療藥物,首先想到的應該還是二甲雙胍(胰島素或許也是“首選”,本系列后期將會系統介紹,敬請期待)。二甲雙胍通過抑制肝糖原分解,減少肝糖輸出,增加脂肪組織與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葡萄糖在腸道的吸收來降低血糖——強大的功效配合低廉的價格,自然而然地將它變成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物,在我國也有30余年的臨床應用經驗。而且,二甲雙胍不僅具有良好的“單兵作戰”的能力,“聯合作戰”(與其他藥物聯用)的效果同樣顯著,安全性值得肯定,在預防心血管并發癥方面也顯示出了明確的作用。
雖然如此,但想必大家都聽過“最熟悉的陌生人”的說法吧——二甲雙胍就是這位“陌生人”,具體使用時還是有一些講究的。話不多說,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了解一下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
注意一:劑型會有很多種
目前,單一成分二甲雙胍的劑型包括:普通片(250mg/片、500mg/片、850mg/片)、緩釋片或膠囊(500mg/片或500mg/膠囊)、腸溶片或膠囊(250mg膠囊、500mg/膠囊)。不同劑型藥物給藥后溶出的釋放方式不同:普通片在胃內崩解釋放;腸溶片和腸溶膠囊在腸道崩解釋放;緩釋片和緩釋膠囊在胃腸道內緩慢溶出、釋放。
這里為大家介紹一下二甲雙胍緩釋片的結構,其可以簡單概括為6個字——“外相包裹內相”(圖1)。
內相結構由親水和疏水材料混合而成為膜結構,包裹著二甲雙胍的有效成分。遇水后,內相膜結構會發生部分溶解(圖2),而不是全部溶解,這就大大減少了二甲雙胍有效成分溶出的速度,從而減少了對胃腸道的刺激。
外相結構是一種凝膠骨架材料,包裹多個內相。外相遇水后會迅速膨脹——最大可膨脹至15mm以上(圖3),而15mm是人體幽門的直徑,這就意味著它無法通過幽門,只能滯留于胃中;此時,從內相膜結構中緩慢釋放出來的藥物通過外層釋放,有序經過幽門,在有效吸收窗(小腸上段)被充分吸收。外相聚合體基質是可溶的,會在15個小時之內逐漸分解,因此不會造成胃腸道梗阻。這就解決了一天服用多次的問題,可以一天1~2次服用,提高了患者服藥依從性。
注意二:服藥時間各不同
為減少不同劑型二甲雙胍的胃腸道反應,它們的服藥時間也有所不同。比如,對于普通片、緩釋片、緩釋膠囊,建議餐中或餐后服用,可減少胃腸道反應;而腸溶片或腸溶膠囊,為避免藥物在胃中溶解,建議餐前服用。
至于服藥頻率,二甲雙胍緩釋片每天服用1~2次;普通片、腸溶片、腸溶膠囊每天服用2~3次,如果患者沒有胃腸道反應,為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可以每日服藥2次,每次1000mg。
服藥前仔細閱讀過說明書的人可能會有疑問:二甲雙胍的血漿半衰期只有5.1小時,為什么二甲雙胍片可以每日服用2次呢?是不是太少了呢?其實并沒有,這是因為二甲雙胍能同時分布于紅細胞儲藏室,使全血消除半衰期達到17.6小時,完全可以每日服用2次。
注意三:最大劑量存差異
研究顯示,當二甲雙胍每日劑量為1000~2000mg時,藥效呈劑量正相關;最佳有效劑量為2000mg,二甲雙胍普通片最大日劑量為2550mg,腸溶片、腸溶膠囊和緩釋片、緩釋膠囊最大日劑量為2000mg。
這里簡單說說“劑型轉換”的情況:當從二甲雙胍普通片轉換為緩釋片時,若服用劑量在2000mg以下,推薦等劑量轉換;如果普通片劑量超過2000mg,腸溶片、緩釋片轉換為2000mg。患者在進行劑型轉換時,大可不必擔心藥效上會有差異,因為等劑量二甲雙胍緩釋片1次/日與普通片2次/日或3次/日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能力相當。
注意四:相互作用應注重
二甲雙胍為水溶性物質,在體內不經藥酶代謝,不與血漿蛋白結合,故相對較少與藥酶誘導劑、抑制劑及血漿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歸納發現,二甲雙胍的藥物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幾種(表1),服用時需格外注意。
注意五:不良反應勿驚慌
凡是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不良反應,二甲雙胍也不例外。
(1)二甲雙胍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為減少或避免胃腸道反應,二甲雙胍應從小劑量開始服用,比如每次250mg或500mg,每日2次;逐漸加量,并于1~2周左右調整劑量至2000mg/日,非緩釋制劑分次隨餐服用,或改成1次/日的緩釋制劑。相比普通片每天需多次服用,緩釋片每天一次的服藥方式具有更好的胃腸道耐受性,可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另外,二甲雙胍的胃腸道反應多發生在治療早期,多數患者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可逐漸耐受或癥狀消失。
(2)低血糖反應,相關癥狀通常表現為出汗、饑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其實,在各類降糖藥中,二甲雙胍引起低血糖的風險非常低,單藥很少引起低血糖反應;但是,當與胰島素及磺脲類降糖藥聯用時,其引起低血糖的風險會增加。除胰島素及磺脲類降糖藥外,“【注意四】相互作用”中提到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氨苯蝶啶、地高辛等藥物可抑制或競爭二甲雙胍經腎臟排泄,也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因此,若聯用二甲雙胍與以上藥物,患者需警惕發生低血糖,熟知低血糖的癥狀,必要時及時口服糖水、含糖飲料,或進食糖果、餅干、面包、饅頭等。
(3)乳酸酸中毒——需要強調的是,只要掌握好二甲雙胍的禁忌證(關于禁忌證,下文會有詳細的說明),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乳酸酸中毒。另外,還有兩點需要患者知曉:第一,只有在排除禁忌證的情況下,醫生才會開具二甲雙胍;第二,若服用過程中出現了禁忌證,則應立即停用二甲雙胍。
注意六:本身并無肝腎毒
如果說大家對二甲雙胍這種物美價廉的藥還有顧慮的話,那可能就是所謂的“肝腎毒性”了——那么,二甲雙胍到底有沒有肝腎毒性呢?答案是:沒有。
二甲雙胍不經肝藥酶代謝,在肝臟中經有機陽離子轉運蛋體轉運,本身無肝毒性;二甲雙胍是小分子物質,水溶性好,大部分原型經腎臟排泄,清除迅速,本身無腎毒性。所以,朋友們完全可以打消這種顧慮。
注意七:胰島素的好搭檔
“藥,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這是很多人的內心想法——那么,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后期啟動了胰島素治療,那還有沒有必要保留前期服用的二甲雙胍呢?答案是:有必要。
二甲雙胍可改善肝臟和肌肉組織的胰島素抵抗,與胰島素聯用,可進一步降低HbA1c,使血糖達標率更高,體重增加更少,胰島素用量減少,低血糖風險降低,讓患者獲益更多。既然聯用的好處這么多,那當然有必要保留!
其實,不僅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治療基礎上也可加用二甲雙胍,尤其適合胰島素使用劑量較大、體重增加明顯的患者。
注意八:這些情況必須停
二甲雙胍安全有效,還能改善胰島素抵抗,而且不存在“肝腎毒性”,優勢這么多,那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服用二甲雙胍,或者已經服用二甲雙胍的患者可以一直服用呢?答案是否定的:出現以下這些情況,就不宜服用,我們通常稱之為二甲雙胍的禁忌證。
(1)中度(3b級)和嚴重腎功能衰竭或腎功能不全[CrCl<45mL/min或eGRF<45mL/(min·1.73m2)]時,腎臟清除二甲雙胍減少,造成二甲雙胍蓄積,增加低血糖和乳酸酸中毒的風險。
(2)肝功能嚴重受損會明顯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風險,因此,血清轉氨酶超過3倍正常上限或有嚴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避免使用二甲雙胍。
(3)可造成組織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惡化),例如失代償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近期發作的心肌梗死和休克。
(4)嚴重感染和外傷,外科大手術,臨床有低血壓和缺氧等。
(5)任何急性代謝性酸中毒,包括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6)急性酒精中毒、酗酒。酒精在體內代謝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氧,而在缺氧或無氧的情況下,葡萄糖代謝后生成的乳酸會增多,導致乳酸酸中毒風險增加。
(7)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未糾正者。
(8)碘造影劑與二甲雙胍競爭性通過腎臟排泄,合用可導致乳酸酸中毒和急性腎衰竭。對于接受注射碘造影劑的患者,若腎功能正常,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雙胍,造影后停用48~72小時,復查腎功能正常可繼續用藥;若腎功能異常,造影前48小時停用,造影后停用48~72小時,復查腎功能正常可繼續用藥。
最后,不知道細心的朋友是否發現了:把每一段的標題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幫您記憶的順口溜哦!
劑型會有很多種,
服藥時間各不同。
最大劑量存差異,
相互作用應注重。
不良反應勿驚慌,
本身并無肝腎毒。
胰島素的好搭檔,
這些情況必須停。
(本系列待續)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49981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