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郭明星
什么?他汀竟和雞蛋扯上了關系?
是的,你沒看錯,因為“膽固醇”,不少人都會產生類似的疑問。那么,這種疑問有必要嗎?今天,我們就簡單地說一說。
眾所周知,他汀類藥物能夠降低血清、肝臟、主動脈中的膽固醇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具有降血脂、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穩定粥樣斑塊等作用,適用于高膽固醇血癥、混合性高脂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至于膽固醇,它是一種甾體物質,每個人都需要一定水平的膽固醇來維持良好健康狀態——所以,從本質上來說,膽固醇是中性的。但問題在于,當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過多時,其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都要高于膽固醇正常者;而且,膽固醇水平越高,發生這些問題的風險越大。
人體內的膽固醇來源于兩個方面:①肝臟合成,也就是內源性膽固醇,人體內70%~80%的膽固醇由肝臟合成;②飲食攝入,也就是外源性膽固醇,如蛋黃、腦、內臟等。根據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簡單總結出兩點:第一,正常情況下,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對血液循環中膽固醇的水平影響不大。第二,即使你一點膽固醇也不吃,肝臟也會合成膽固醇。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因雞蛋中含有膽固醇而過度擔心——雞蛋與血脂異常沒有必然聯系。
血脂異常與飲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飲食治療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礎措施。蛋類是膳食膽固醇的主要來源,但常規攝入蛋類與冠心病和腦卒中風險之間的關聯尚不確定。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報告工作組編寫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指出,未發現雞蛋攝入與全因死亡、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存在顯著關聯。相對蛋類,我們更應該控制膳食中膽固醇的攝入,因為飽和脂肪酸(比如紅肉、奶油和油炸食品)對膽固醇水平的影響比蛋類更大。
蛋類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蛋白質可幫助保持肌肉強壯。蛋黃是蛋類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富含磷脂和膽堿,對健康十分有益。盡管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但若不過量攝入,對人體健康就不會產生影響,因此吃雞蛋不要丟棄蛋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每周吃蛋類300~350g(約6~7個/周),吃雞蛋不棄蛋黃。《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建議,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每日攝入膽固醇應在300mg以下。據研究,一個普通大小的雞蛋約含有200mg膽固醇,約占每日推薦攝入量的2/3,所以正常的節制是應該的。《冠心病康復與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推薦,冠心病二級預防患者每天食用的蛋類可保持在25~50g(約0.5~1個/天)。
最后,藥師再跟大家嘮叨一句:與其糾結是否可以吃雞蛋,不如堅持服藥。對血脂異常患者進行降脂治療,有助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其中最主要的降脂藥物就是他汀類藥物。對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據人體膽固醇的兩個來源,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堅持服用他汀類藥物,才是改善預后、阻止病情進展的關鍵。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495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