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甲流和治療用藥科普知識
字號 16

談談甲流的中醫藥治療

2023年04月04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高燕菁

最近幾個月,甲流來勢異常兇猛,江蘇、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很多學校都出現了學生感染甲流的情況,并因此停課多天。網上和身邊的不少朋友也紛紛表示自己已經中招,出現頭痛、肌肉酸痛、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太難受了!

受此影響,“神藥”奧司他韋再次被推向風口,出現熱賣甚至緊缺、斷貨的情況。無論是作為買不到奧司他韋的替代與補充,還是出于對中醫藥的信任與熱愛,不少朋友都向我問起了是否有治療甲流的中藥良方——答案肯定的!今天,我們就簡單地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甲流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為常見。甲流全稱甲型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發生在冬春季。中國國家流感中心發布的2023年第7周《中國流感監測周報》顯示:近期,甲型流感的來勢最為兇猛。

二、中醫對流感的認識

中醫稱流感為時行感冒,屬瘟疫范疇。“感冒”一詞首見于北宋楊士瀛的《仁齋直指方》,文曰:“感冒風邪,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清代林佩琴在《類證治裁》中提出了“時行感冒,寒熱往來,傷風無汗”說法,至此有了“時行感冒”的病名。

中醫對時行感冒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化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黃帝內經》時代,外感病統以“傷寒”名之,如《素問·熱論篇》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未明確提出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殊外感病。《傷寒論·傷寒例》中明確提出:“凡時行者,春時應暖,而反大寒;夏時應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這是對外感熱病傳染性、流行性的較早描述。

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明確將外感病分為傷寒、時行、熱病、溫病、疫癘五類,將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特點的外感熱病獨立描述。關于它的證候,記述如下:“其病與溫病及暑病相似,頭痛、腰、脊疼,內熱、鼻干、不得眠、胸脅熱、腹滿、咽干、口熱、舌干而引飲。”這與流感最常見的一些癥狀很相近。巢元方更進一步地說:“夫時行氣病者,此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預服藥以防之。”這說明,流感在古代就有流行,中醫先輩知道它有“多相染易”的流行性,同時還注意到了預防工作的重要性。

明代吳又可在《瘟疫論》中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這種異氣也被稱作“癘氣”——如“疫氣者,亦雜氣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氣,故為病頗重,因名之癘氣”,又如“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傷寒與中暑感天地之常氣,疫者感天地之癘氣”。這里從病因的角度,對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的特殊外感熱病與一般的外感熱病做了區別。自此,疫病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由此可見,中醫學歷史文獻中雖然沒有確切記載“流感”病名,卻記載了大量與流感類似的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的外感熱病,并形成了系統的治療體系。

三、中醫對甲流的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甲流屬“熱病”和風溫的范疇,為感受風熱病邪所引起。春季風木當令,氣候溫暖而多風,陽氣升發,易于形成風熱病邪。清代醫家葉天士說:“春月受風,其氣已溫。”吳鞠通亦認為:“風溫者,初春陽氣始升,厥陰行令,風夾溫也。”在治療上,講究辨證論治,根據流感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證型、輕重程度,適時選用疏風解表、清肺排毒、宣肺敗毒、清氣涼營、益氣養陰等內外治方法,以達到減輕癥狀、驅邪扶正的功效。

2023年3月1日,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組織北京中醫藥防治流感專家組制定了《2023年北京春季流感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并印發實施。其中,成人流感治療方藥包括(節選):

1.風熱襲表

【臨床表現】發熱或不發熱,咳嗽,目赤,咽干,咽痛咽紅,流涕,口渴喜飲,舌紅苔薄黃,脈數。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桑菊感冒片。

2.風寒束表

【臨床表現】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脈浮緊。

【推薦中成藥】感冒清熱顆粒,九味羌活丸。

3.風熱犯肺

【臨床表現】發熱盛,咽紅咽痛,目赤瞼紅,口渴喜飲,咳嗽,舌紅苔黃,脈滑數。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

4.表寒里熱

【臨床表現】惡寒,高熱,頭痛,身體酸痛,咽痛咽紅,鼻塞流涕,口渴,舌質紅,苔薄,脈數。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

5.肺胃蘊邪

【臨床表現】發熱或惡寒,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頭身酸痛,舌質紅,苔厚膩,脈滑數。

【推薦中成藥】葛根芩連微丸,藿香正氣合劑。

6.毒壅氣營

【臨床表現】高熱,咳嗽,胸悶憋氣,喘促氣短,煩躁不安,甚者神昏譫語,大便不通暢,舌絳,苔黃,脈數。

【推薦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痰熱清,血必凈,清開靈,醒腦靜注射液。

四、奧司他韋與中藥聯合應用

奧司他韋是抗病毒藥物,主要用于成人、1歲及以上兒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療。其藥理機制是通過抑制病毒的神經氨酸酶活性,阻止被感染的細胞釋放病毒,降低機體中的病毒數量,從而降低致病性,在臨床上經常與中藥聯合應用。

有文獻報道:連花清瘟膠囊聯合奧司他韋治療流行性感冒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縮短患者癥狀的消失時間,且不良反應少;清開靈口服液聯合奧司他韋治療流行性感冒具有抗病毒、抗炎、解熱作用,毒副作用小;抗病毒合劑聯合奧司他韋治療小兒流行性感冒,療效確切。

從作用機制上看,奧司他韋能夠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種神經氨酸酶,從而阻礙病毒通過宿主細胞向外擴散。在流感治療方面,中藥的作用機制雖并不十分明確,但其藥理作用是多靶點的,主要涉及細胞對外部刺激反應的抑制性調節、細胞凋亡的調節和信號轉導等方面,通過調節細胞凋亡而減少病毒復制,進而抑制流感的進程。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聯合應用有協同增效的可能。

另外,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磷酸奧司他韋或其活性代謝物都不是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或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良好底物,和其它藥物之間基本沒有臨床意義上的明顯相互作用。因此,奧司他韋與中藥由于相互作用而影響藥效的可能性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奧司他韋的藥品說明書指出,在臨床試驗中,服藥不良反應主要表現在惡心、嘔吐、支氣管炎、失眠、眩暈,上市后又發現了皮疹、肝功能檢查異常、心律失常、胃腸道出血等報道。治療流感的中成藥大都偏于寒涼,兩者聯用,有可能會增加消化道的不良反應。

五、中藥對甲流的預防

在此,介紹一下《2023年北京春季流感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中提供的成人流感預防方:

(1.)金蓮花3 g,薄荷3 g,生甘草3 g,代茶飲。

(2)易感風寒者可用生姜10 g,大棗5 g,代茶飲。

總之,中醫藥在甲流防治方面具有獨特的療效,不僅能夠緩解癥狀,還能夠調節自身的免疫功能。隨著中醫對流行性感冒的病因病機、中藥作用機理等方面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藥防治流感的治療手段也更加豐富。面對來勢兇猛的疫情,我們采取的措施是中西并重,在西藥抗病毒基礎上,運用中醫辨病加辨證綜合治療,以減輕癥狀,減少危重癥的發生。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492804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