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和平里醫院 武偉
參苓白術扁豆陳,蓮草山藥砂薏仁。
桔梗載藥上入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上詩說的是參苓白術散,其始出自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撰的成藥標準——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書中記述了處方的主治、配伍和修制方法,用于指導當時大夫的臨床用藥。許多名方都出自本書,例如牛黃清心丸、蘇合香丸、至寶丹等。作為書中的名方,參苓白術散有哪些過人之處呢?今天,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
一、中醫里的脾臟
參苓白術散是一種補脾胃、益肺氣,而脾為肺之母——所以,欲了解參苓白術散的功效,必先了解脾胃的作用。需要說明的是,中醫學里的脾胃和西醫解剖學里的脾胃不同,中醫所說脾胃是一個功能體系,是一對緊密不分的搭檔,協力完成消化食物的功能。中醫脾的作用和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
(1)主運化,指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并進一步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的作用。具體體現在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2)主升清,指脾可將水谷精微上輸心、肺以及頭目,并通過心肺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而胃主降濁,一升一降,共同成為人體后天營養的源泉。
(3)主統血,指脾能夠統攝、控制血液在脈管內運行,而不使其溢出脈外。
脾有自己的喜好,它喜歡干燥,討厭濕氣——而要想保證脾的工作效率,就得投其所好,為它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此時,本文的主角——參苓白術散正好可派上用場。
二、參苓白術散的功效
那么,根據我們前面對脾胃的理解,這個補脾胃、益肺氣的參苓白術散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先來看看方子中的藥味組成:人參、炒白術、茯苓、山藥、炒白扁豆、蓮子、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其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能夠健脾益氣,而這4味藥正是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湯的底方,作為參苓白術散的基礎方。
其他藥味均為輔助用藥,增加補脾氣的作用。比如,山藥補脾氣,還可以固澀脾經,滋養脾陰。白扁豆、薏苡仁主要負責通調水道,祛濕,即為脾臟中多余的濕氣規劃一條流出去的道路,可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強健脾的作用。蓮子補脾養心,止瀉,可以治療脾氣虛所致的心氣不足,如心慌;還可以澀精,通過補精來交通心腎。砂仁氣芳香,溫脾胃,行氣,具有醒脾的功效,通俗來講,就是喚醒被濕氣困住的脾氣。桔梗入肺經,具有引藥上行的作用,可以使水谷之精氣上歸于肺,使脾氣更好地上歸于肺。肺氣來源于脾,既能升也能降,其功能提高后,能通調水道,與白扁豆、薏苡仁相合,將水汽疏布到膀胱,排出體外。這就是中醫里“脾土可以生肺金”的說法——脾土是母,肺金是子。桔梗用在這里,恰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效果。
縱觀全方,補氣,滲濕,行氣,使脾氣健運,濕邪得去,給脾一個舒適的環境。
三、參苓白術散服用注意事項
在這個以“快”為主要特征的社會中,很多事情都講究一個“快”字,否則可能就會因跟不上節奏而被甩在身后,工作也不例外,要求人們在最短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不過,脾的原則性很強,只會遵守它早已習慣的工作規律——既不會因為你催就加快,也不會因你懶就懈怠。長期不規律飲食、作息,都會逐漸突破脾臟的“忍耐程度”,直至脾臟不能接受,繼而出現各種癥狀,比如吃飯沒食欲,吃了不消化,渾身沒力氣,面色不好看等,或出現不太嚴重的拉肚子的狀況——此時就要多注意了,因為這可能是脾臟出問題的表現。
現在,回過頭再看看參苓白術散的輔助用藥——山藥、薏苡仁、白扁豆、蓮子、桔梗,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日常飲食中很常見,總會在粥里、菜盤子里出現,這說明參苓白術散的安全性很高,是一個很平和的藥方。不過,“日常飲食中很常見”所傳達的另一個信息卻也不容忽視:參苓白術散的作用力小,需要在病癥初起時使用,以慢慢調理。如果出現了氣虛重癥,比如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便血等證,就不宜用參苓白術散,而要用補中益氣丸之類的藥了。
另外,參苓白術散的君藥是人參,而現在的人參多為人工種植,使用時容易上火——所以,有發熱、煩躁、口渴、大便秘結、面赤等癥狀者,不建議使用參苓白術散,以免導致上述癥狀加重。
參苓白術散是緩慢的補脾劑,在服藥過程中,如果感冒了,建議先治療感冒癥狀,這樣可以避免邪氣被補益劑中的藥效困在體內。參苓白術散是健脾氣、祛濕的,所以津液虧虛的患者不宜服用,比如有頭暈耳鳴、兩顴發紅、心煩、盜汗、乏力、手足心熱等表現的患者。
四、參苓白術散怎樣服用
除了參苓白術散,市面上常見的還有參苓白術膠囊、參苓白術顆粒、參苓白術片等劑型,我們應該如何選呢?簡單來說,散劑是原有劑型,顆粒劑與散劑較為相似,其他劑型也可以選用。
參苓白術散的療程一般為2~4周,服藥后根據癥狀改善情況決定是否繼續下一個療程。不建議擅自長期連續用藥。
參苓白術散建議飯前服用。一方面,飯前服用更有利于吸收,以發揮最大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組方中多是藥食同源的藥物,藥性平和,且沒有怪味,不刺激胃。同時,服藥期間不要吃葷腥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舒暢。
最后,希望大家多了解我們的中醫瑰寶,多認識自己的身體,不要把本來可以用平和小藥就解決的問題拖成大病。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497474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