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任涵 馬明玥
白蛋白、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丙種球蛋白……這些“蛋白”總給人一種“很高端”的感覺,讓人不想花費時間去了解。對于普通人來說,雖然沒有必要了解得多么深入,但對于一些針對此類產品的誤解還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一、白蛋白:我不是補品
白蛋白又稱清蛋白,是人體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主要在肝臟中合成,是反應肝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白蛋白就像人體內的“吸水海綿”,可以維持血液與細胞外液中膠體滲透壓的平衡以及大血管的完整性,防止血液中的水分流到其他組織中而形成水腫、腹水等。另外,它還像一個“運輸員”,可以完成體內代謝物質的轉運。
而人血白蛋白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誕生的第一個血液制品,是以人血漿為原材料,通過對相關病原體的篩查,并采取相關技術去除和滅活病毒后加工制得的。目前,臨床上主要用于對血容量不足患者的緊急治療,從而有效維持血液滲透壓,為身體提供能量。
由上可知,無論白蛋白還是人血白蛋白,說的都是“維持”和“治療”,并沒有“補益”和“輔助”的作用。但是,由于不了解而把它們當成“十全大補藥”的人不在少數……
先不說人血白蛋白對于正常人來說并沒有什么作用,外源性的白蛋白本就屬于異體蛋白,盡管已經經過了處理,但對于一些容易過敏或對白蛋白過敏的人來說,盲目使用仍會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被破壞。此外,人血白蛋白的說明書中明確規定,高血壓患者、急性心臟病患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嚴重貧血者以及腎功能不全者禁止使用。
那么,若體內的白蛋白偏低,是不是就可以使用了呢?這個也得分開討論,因為可引起低蛋白血癥的情況有很多。但是,一般情況下,只要患者營養狀況不算太差,肝功能不算太異常,恢復飲食后適當補充蛋白類食物,肝臟制造的白蛋白就能滿足日常所需,無需額外補充——而且補多了也無益。比起盲目補充白蛋白,明確病因、治療疾病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患者大量失血、嚴重燒傷,出現膿毒血癥、肝硬化及其并發癥,心臟、肝臟等重要臟器處于大手術術中,經歷長期營養不良或者惡性腫瘤等,導致體內白蛋白的含量過低,超過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短時間內無法靠自身合成達到正常含量,此時則需要外源人血白蛋白的介入來加速機體的恢復。
所以,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是有嚴格限制的,大家一定要遵從醫囑,切勿盲目使用。
二、球蛋白:我只是藥品
球蛋白是一種具有免疫作用的血清蛋白,所以也叫免疫球蛋白,主要由人體的淋巴系統產生。當免疫系統遭遇外來入侵時,根據入侵物的特性就會產生不同數量的球蛋白,球蛋白顯示偏高。球蛋白偏低一般是生理原因引起的,如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入不足、貧血,或人體對外來蛋白吸收能力不好等;此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腎上腺素皮質激素等也會影響球蛋白的生成。
臨床常見的藥物是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俗稱“靜丙”“丙球”。該藥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的患者,包括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癥、繼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癥(如重癥感染或新生兒敗血癥)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川崎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加對抗外界細菌和病毒的能力。“提高”“增加”?看到這兩個詞,有的朋友可能又要問了:既然免疫球蛋白具有增加抵抗力的作用,那是否可以注射這種藥物來強身健體呢?
答案是:不可以,并且絕對不可以!
首先,每種藥物都有自己的適應證,如果一個健康人無適應證地使用藥物,不僅達不到保健的目的,還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而且,作為一種外源性的大分子蛋白質,球蛋白進入人體后也可能引起過敏。其次,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免疫力提高的持續時間很短暫,而長期反復使用,不僅不能增強免疫力,反而會干擾自身的免疫,甚至還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另外,無論什么藥物,頻繁使用都可能產生耐藥性,導致以后萬一真需要使用的時候無藥可用。所以,除非治病需要,否則健康人不要使用免疫球蛋白。
最后提醒大家:在使用藥物之前,都應先咨詢醫生或藥師,切勿盲目用藥,否則不僅起不到保健或治療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會傷及自身。
“藥”知道
肝功能檢查中有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叫作白球比(A/G),是指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比值。正常情況下,A/G>1,一般是在1.5~2.5之間。當肝功能受損(如慢性中度以上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等)時,白蛋白合成會減少,而球蛋白的產生增加,會造成A/G比值降低。所以,若患者的白球比異常降低,應引起警惕。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499414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