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講堂
字號 16

破解積食,巧用“三仙”

2022年06月02日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陳旭 孫冬

最近您的孩子是否出現過手心熱、臉蛋紅的情況呢?甚至可能同時還伴有咳嗽、發熱的癥狀……

孩子發燒原本就是家庭的頭等大事,更別說在這個談“燒”色變的特殊時期了,所以幾乎每個家長都比以往更緊張。其實,這種緊張或擔憂純屬多余。受疫情影響,孩子外出活動的范圍和時間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使熱量消耗大量減少;加之現在孩子營養攝入普遍過剩,導致熱量大量盈余:兩相疊加,積食現象愈發普遍。所以,這都是吃出來的“發燒”。

一、孩子積食的表現

那么,孩子積食會有哪些表現呢?或者換個說法,哪些表現可能是積食引起的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

孩子積食可能的表現:①手腳心發熱、臉蛋泛紅,甚至發熱;②睡眠過程中不停翻動,睡不踏實;③精神不濟,食欲不振,厭食;④經常原因不明地哭鬧;⑤出現腹部脹痛等胃部不適的癥狀;⑥舌苔白且厚,呼氣有酸腐味;⑦放屁特別臭,大便頻次增多、酸臭、黏膩不爽。

二、孩子積食的原因

說句各位家長不愛聽的話:孩子積食可能是您好心辦了壞事導致的。在育兒方面,很多家長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不吃飯就會影響孩子的營養攝入,所以總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多吃,生怕吃少了會導致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果“物極必反”——過量的食物囤積在胃里,使脾胃負擔過重,久而久之便引起積食。

中醫講脾為后天之本,我們出生后進行的所有生命活動,都有賴于通過脾胃攝入的營養物質來提供能量。而對于孩子尚未發育完善的消化系統,“過食傷脾”,會使兒童的生長受到牽連,致使機體虛弱、營養物質供求失衡——輕者出現經常感冒、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三、破積食,“三仙”可出戰

中醫用藥歷來講究配伍,針對消積化食,也有一個“出道”已久的組合——“三仙”,巧用之,則藥到病除。“三仙”指麥芽、山楂、神曲等3味藥材,因為療效靈驗、顯著如“仙藥”,遂得此美名。在“保和丸”“大山楂丸”“小兒化食丸”等中成藥的組方中,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

1.各有所長

這個“團隊”中的3位“成員”,除了共同具有消積化滯的作用外,還各有所長:

(1)麥芽:味甘,性平。歸脾、胃經。行氣消食,健脾開胃。用于脘腹脹滿,脾虛食少,食積不消,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現代醫學認為,因為麥芽含有淀粉分解酶、轉化糖酶、脂化酶等物質,所以對淀粉類食物表現有良好的消化作用。

(2)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斂止痢。用于肉積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小兒乳食停滯。山楂富含多種有機酸、維生素B、維生素C、胡蘿卜素、脂肪酶等,能增加消化液、消化酶的分泌及胃腸蠕動,促進脂肪的分解和消化,對食用肉類或油膩食品過多而導致的積食療效更加,有助于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

(3)神曲:味甘、辛,性溫。歸脾、胃經。神曲是將全麥粉與青蒿、蒼耳、辣蓼、杏仁、赤小豆等藥物混合后,經發酵制得的。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調中的功效。用于治療感冒兼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小兒腹大堅積,還可調整腸道菌群紊亂。

2.相須配伍

除“單兵作戰”外,這3味藥材還相須配伍,通過“炒焦”炮制后,在藥效方面更是錦上添花,是為焦三仙。有學者推測,高溫炒制過程中發生的“美拉德反應”會生成一種焦香氣味物質,而這種物質可協同藥物其他成分,通過促進胃腸平滑肌收縮、消化液分泌、中樞神經刺激等,加強消食導滯,具有“焦香醒脾”的作用。

焦三仙的“開胃”與“醒脾”功效協同,讓原本失常的脾胃逐漸正常運轉,積食引起的發燒自然也就緩解了。相較于難以下咽的苦藥湯,孩子們對于顏色酷似“可樂”、味道酸溜溜的焦三仙水接受度更高,家長的可操作性也更強。焦三仙中各味藥的用量一般為6~15g,可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加減。此外,成人飲食過剩時也可服用此方。需要注意的是,因焦三仙只消不補,脾胃虛弱而消化不良、不思飲食的人不適合服用;而焦三仙中的麥芽有回乳的作用,哺乳期婦女也應慎重服用。

最后,“三仙”雖美,大家還是應該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同時,達到治療效果后應立即停藥,切不可長期使用。

“藥”知道

其實,除了焦三仙,還有焦四仙——這第四仙名喚“焦檳榔”,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成熟種子經炮制而得。生品主要用于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炒焦后功效長于消食導滯。查閱文獻發現,焦檳榔中的多糖類成分、“美拉德反應”產物和檳榔堿為其消食導滯的主要物質基礎,常用量為3~10g。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499321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