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yī)院 楊東
大家好,我們是糖皮質激素家族!我們這個家族成員很多,本領與習慣也各不相同;但為方便起見,建議大家還是先按口服、外用、注射、吸入等來認識我們。總之,我們的本領強大,通過不同的給藥途徑,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可是,我們也是有小煩惱的—經常有患者一看見我們就一臉嫌棄,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借這個機會,我們正好重新做個自我介紹,增加大家對我們的了解。
再次驕傲地強調,我們糖皮質激素家族成員眾多—但是,我們在體型樣貌上大同小異(都是甾體主核),只是修飾上有所不同。我們作用廣泛而復雜,隨著劑量不同,作用也不一樣。正常生理情況下,我們調節(jié)糖、蛋白質、脂肪、水電解質的物質代謝;在應激狀態(tài)下,我們會被大量分泌,幫助機體度過危機。新聞上曾報道過“汶川地震十大生命奇跡”,其中,有的人在廢墟下靠吃蚯蚓、野草、喝尿,拖著受傷的身體,可以奇跡般地堅持6~7天直到救援到來。這些生命奇跡的發(fā)生,就有我們糖皮質激素的功勞,所以我們也被稱為“應激救命激素”。
一、分泌
我們出生在腎上腺——這是一個位于腎的上方,像“窩頭”形狀的結構。“窩頭”(腎上腺皮質部)最外層的球狀帶是鹽皮質激素的出生地,它們主管水鹽代謝,調節(jié)血管容量和血壓;往里的束狀帶就是我們糖皮質激素的出生地了,再往里的網狀帶則是性激素的出生地。“窩頭”中央窟窿眼兒的位置(腎上腺髓質部),是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出生地。
如果我們分泌不足,機體會發(fā)生物質代謝失調甚至死亡;相反,長期大量服用,也會發(fā)生多種不良反應、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
二、體內過程的影響
大體上來說,我們在人體內會經歷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四個過程,而每個過程都有很多影響因素。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列舉其中幾個影響因素吧。
如果說血管是我們到達工作場所的高速公路,那血管中的血漿蛋白就是行駛中的一輛輛大客車。我們中約90%的兄弟會上車睡覺(結合型),剩下約10%的兄弟(游離型)是有活性的,能發(fā)揮藥理作用。可見,大客車(血漿蛋白)的數量會影響我們的作用,而肝腎直接影響大客車的生產和報廢數量,自然也會間接影響到我們的代謝和排泄。所以,肝腎有問題的患者朋友,需要調整我們的劑量。
坊間流傳的“糖皮質激素三兄弟”一直是我們家族的驕傲。“大哥”地塞米松(長效),工作時長可達36~54小時;“二弟”潑尼松(中效),工作時長約為12~36小時;“三弟”可的松(短效),工作時長約為8~12小時。但是,對于“二弟”潑尼松和“三弟”可的松來說,干活前必須先在肝臟變身成潑尼松龍和氫化可的松,才能發(fā)揮作用。所以,肝臟有問題的朋友,只能使用已變身完畢、具備工作狀態(tài)的潑尼松龍或氫化可的松。
我們的代謝受肝藥酶的影響,而很多藥(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利福平、保泰松等)長期應用后,會對肝藥酶產生誘導或抑制作用,進而改變我們的持續(xù)時間和作用強度。所以,當你需要把我們與這些藥合用時,要小心哦!
偷偷告訴你:在影響體內過程的因素、藥物相互作用、劑量選擇等方面,臨床藥師們很在行,能夠與醫(yī)生配合,讓我們揚長避短,更多發(fā)揮積極作用,避免不良反應。
三、作用與機制
1.生理作用
生理劑量下,我們主管物質代謝。我們的口號是“升糖、抑蛋白、重布脂肪”,具體來說,就是:升高肝糖原、肌糖原和血糖;促進蛋白質分解,抑制其合成;將脂肪重新分布,把脂肪由四肢重新分布到臉、胸、背、臀等軀干位置。同時,我們還可以激動鹽皮質激素受體,產生弱的鹽皮質激素樣作用——“保鈉排鉀”。
2.藥理劑量
藥理劑量下,我們除了可以“升糖、抑蛋白、重布脂肪、保鈉排鉀”外,還有“一退、三抗、四系統(tǒng)”的作用。
(1)退熱:我們能穩(wěn)定溶酶體膜、減少內源性致熱原的釋放,抑制體溫中樞對熱原的反應;對嚴重的中毒性感染有良好的退熱作用。在能調節(jié)人體體溫的藥物“三劍客”(氯丙嗪、非甾體抗炎藥和甾體類抗炎藥)里,我們(甾體類抗炎藥)就位列其中。
(2)抗炎:無論是物理性、化學性炎癥,還是病原微生物性、免疫性炎癥,我們都有強大的抗炎作用。急性炎癥早期,我們通過增加血管緊張度、降低通透度,減輕充血,抑制白細胞的浸潤和吞噬反應,減少炎癥因子的釋放,進而可以改善紅、腫、熱、痛的癥狀;炎癥后期,我們通過抑制成纖維細胞、膠原蛋白、黏多糖的合成,防止黏連和瘢痕形成。必須指出的是,炎癥其實是人體的防御性機制,雖然我們能有效減輕炎癥癥狀,但不能隨意亂用,否則可能矯枉過正,因小失大。
(3)抗過敏與免疫抑制:我們對免疫過程中的多個環(huán)節(jié)有抑制作用,小劑量主要抑制細胞免疫,大劑量則可抑制體液免疫。我們通過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5-羥色胺、慢反應物質、緩激肽等過敏介質,抑制過敏反應,減輕過敏癥狀;通過阻斷致敏T-淋巴細胞誘發(fā)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聚集等,抑制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和皮膚遲發(fā)性過敏反應。因此,我們是治療排斥反應、過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的主力軍。
(4)抗休克:我們可以興奮心臟,加強心縮力,擴張痙攣的血管;抑制炎癥因子對組織的損傷;穩(wěn)定溶酶體膜,抑制心肌抑制因子形成;提高機體對內毒素的耐受力(但對外毒素無效),治療嚴重休克(特別是對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更好)。
(5)中樞神經系統(tǒng):簡而言之,我們的作用就是提高中樞的興奮性。我們可是頂著“應激救命激素”頭銜的,理應提高大腦的興奮性,讓身處地震廢墟下的傷員保持清醒,堅持到救援到來,讓休克的人盡快恢復意識。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有心無力、愛莫能助(比如碰上癲癇和精神病人)。
(6)骨骼系統(tǒng):抑制成骨細胞的活力,減少骨中膠原的合成,促進骨中膠原和骨基質的分解,使骨質形成發(fā)生障礙。
(7)血液與造血系統(tǒng):我們會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加;使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加而功能降低,降低其游走、吞噬、消化等功能;使淋巴細胞減少;大劑量應用時,會使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增多,從而縮短凝血酶原時間;可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過敏性紫癜、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8)心血管系統(tǒng):我們可提高血管對縮血管物質的反應,增加血管壁腎上腺素受體的表達,升高血壓。
四、應用與用法
(1)大劑量沖擊療法:適用于搶救急性、危重的疾病,如休克、急性移植排斥反應等。但是,應用時要配合胃黏膜保護劑,防止急性消化道出血。常用氫化可的松靜脈給藥,首劑200~300 mg(有必要時可高于1 g/天),逐漸減量,不超過3~5天。
(2)一般劑量長期療法:采用每日清晨或隔日清晨服藥方式,治療結締組織病或腎病綜合征。常用中效的潑尼松/潑尼松龍,開始時每天10~30 mg,獲得療效后逐漸減量,每3~5天減量1次,每次遞減20%,直到最小有效維持量。對于內源性糖皮質激素,每天早上7~8點是我們分泌的高峰,午夜0點則是分泌的低谷。所以,為了讓外源性糖皮質激素和內源性糖皮質激素分泌盡量保持一致,減少反饋抑制作用造成的不良反應,請大家一定記得清晨吃。
(3)小劑量替代療法:模擬生理劑量,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例如,每天服用可的松12.5~25 mg,或氫化可的松10~20 mg。
此外,需要著重強調的是,無論何種應用方法,都不能突然減量或停藥,否則可能會造成原有病情加重,或發(fā)生皮質功能不全的現象。
五、不良反應
通過前面的講解,大家對我們可以“妙手回春”這一點應該有了新的認識——但物極必反,如果長期大量使用,生理作用和治療作用也會變成不良反應。比如:
——我們可使脂肪重新分布,形成滿月臉、水牛背;
——我們可使肌肉中蛋白質的分解增加、合成減少,導致四肢消瘦、皮膚變薄、傷口不易愈合,因此創(chuàng)傷修復期病人禁用;
——我們可使骨組織中的蛋白質分解增加,又可抑制成骨細胞活力,進而可導致骨質疏松;
——我們還會升高血漿膽固醇,形成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
——我們可以激動鹽皮質激素受體,產生較弱的鹽皮質激素樣作用(保鈉排鉀),還可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和拮抗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增加,長期用藥可增加骨質脫鈣和低血鉀;
——我們可促進糖異生,減少葡萄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升高;
——我們會抑制炎癥反應,而誘發(fā)或加重感染;
——我們可使胃黏液的分泌減少,而發(fā)生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我們會影響易感患者的房水流暢,而使眼壓增高,故需要定期查眼壓、眼底等;
——我們可以通過胎盤,并使胎盤功能不全,因而增加死胎風險,所以孕婦最好不用;
——我們可興奮中樞神經系統(tǒng),而誘發(fā)精神病、癲癇、兒童驚厥等。
六、禁忌證
對于我們,有些患者應禁用或慎用,包括: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患者,骨折、創(chuàng)傷修復期患者,角膜潰瘍患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患者,嚴重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婦,抗菌藥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麻疹、真菌感染等)患者,以及嚴重的精神病或癲癇病人。
以上就是我的自我介紹啦!希望能通過這個介紹,讓朋友們趨利避害,正確認識和應用糖皮質激素。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北三環(huán)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442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