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 呂薇
提起“罌粟”,人們必然會首先聯想到邪惡的毒品。的確,多種如同洪水猛獸般危害社會的毒品都是以它為原料制備的。但殊不知,如果用之得當,它在治病救人方面還能起到關鍵作用,可以成為人類友善的朋友。
下面,藥師就帶大家從多方面認識一下罌粟。
一、罌粟的前世今生
罌粟來源于罌粟科植物罌粟。原植物外形非常美麗,葉片碧綠,花朵五彩繽紛,植株亭亭玉立,其原產地在地中海東部山區以及埃及、伊朗、土耳其等地。早在六朝時期,罌粟就已傳入我國。它的名稱與其果實形狀相關:罌是古代的一種儲存糧食的容器,下面的“缶”字指的就是古代盛酒的器皿;粟就是小米。李時珍形容它大如馬兜鈴,果實上部有蓋,下部有蒂,打開可見里面小小的籽像粟米一樣。最初,它被作為觀賞和藥用植物,深受人們喜愛,多用于裝飾庭院和治療各種動物咬傷所致的中毒癥狀。最早,從其果實中割取的生鴉片和經再加工的熟鴉片均是入藥的。明朝末年以前,我國使用的鴉片皆為生鴉片。明末,荷蘭人將熟鴉片及其吸食方法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到清乾隆年間,國人間已經流行用煙槍吸食鴉片。但是,此時吸鴉片的還只是少部分人。鴉片戰爭爆發后,鴉片作為毒品逐漸成了近代中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災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于1952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禁止了鴉片的種植、販運、銷售和吸食,完全肅清了煙毒的危害。然而,值得警醒的是,隨著對外交往的增加和傳播渠道的變化,這類毒品又有死灰復燃之勢。
歷史上,種植罌粟最多的國家曾是印度,其次是緬甸、泰國、老撾三國交界處被世界稱為“金三角”的山區,這里的氣候、地質非常適合罌粟生長,種植量極大。近年來,由于受到世界各國的打擊,其種植面積明顯萎縮。隨后,國際販毒集團又在動亂的阿富汗及巴基斯坦部分地區大量種植,使這些地方成為世界新的毒品來源。
罌粟含有嗎啡、可待因、罌粟堿等多種生物堿,其中以嗎啡為主。因為這些成分像雙刃劍一樣,既能產生對疾病的治療作用,又具有毒性和成癮性,所以罌粟始終是一種亦惡亦善的存在。
【小貼士1】與罌粟有關的毒品及西藥
▲鴉片:亦稱阿片,俗稱大煙。它是從罌粟果中提煉出來的褐色或黑色膏狀物,味苦,有毒,有特殊臭氣,軟硬如橡皮泥。
▲嗎啡:從鴉片中提取制成的最重要的生物堿。粉末狀,味苦,有毒。其顏色因純度而異,粗制品多呈咖啡色或灰色,純品為白色。
▲海洛因:又稱二乙酰嗎啡,俗稱白面、白粉,成品為粉末狀或顆粒狀,是用嗎啡與其他化學物品混合制成的。純品海洛因為白色柱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其毒害與成癮性比鴉片要高出許多倍。
▲杜冷丁:它是根據嗎啡的化學結構衍生出來的一種合成麻醉藥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幾乎無臭。醫療用多為針劑和片劑,屬麻醉藥品。濫用會成癮,成為毒品。
▲可待因:由鴉片提取或者由嗎啡經甲基化制成,為白色細小結晶,屬于中樞性鎮咳藥物,也具有鎮痛、鎮靜的效果。長期服用可以產生耐藥性和成癮性。
【小貼士2】虞美人與罌粟的區別
在有些地方,罌粟的俗名又叫“虞美人”,而且真正的虞美人有著和罌粟花一樣美麗動人的外表,許多人容易將二者弄混。
二、藥用價值與使用注意事項
從中醫角度來說,罌粟的干燥成熟果殼叫罌粟殼,又名米殼,至今仍是一味在中藥湯劑及中成藥中(如強力枇杷露、京萬紅軟膏等)會用到的中藥。通過不斷的臨床實踐,歷代醫藥學家發現其有下列功效,但在使用中應遵循一定的注意事項。
1.功效及禁忌證
(1)斂肺止咳。用于肺虛氣無所主,癥見咳嗽聲弱,喘促氣短,氣微聲低,自汗畏風,肺脹作痛等,可與沙參、麥冬、西洋參、川貝母、山藥等同用。罌粟在這方面的作用與其所含生物堿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樞有關。它雖有較好的止咳作用,但屬于收澀藥,且有毒,故不宜用于咳嗽初起者及肺經火盛或風寒外束而邪氣未散之咳嗽,以避免使用過早造成“閉門留寇”。對痰多的患者也不適用,否則易引起痰閉咯而不暢。
(2)澀腸止瀉。用于脾胃虛弱、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水谷停、清濁不分、混雜而下、遂成泄瀉,可與炒白芍、炮姜等同用。也可用于久痢、血痢,可與黃連、木香、生姜等同用。現代研究表明,其能降低胃的活動性,延緩胃內容物進入十二指腸,使胃排空時間延長,小腸大腸平滑肌的張力增加,推進作用降低,并使回盲瓣、直腸括約肌的緊張度增高,減少腸道腺體分泌,使水分進一步吸收,從而使糞便干燥,起到到止瀉作用。但是,罌粟禁用于急性菌痢——有文獻報道,其所含的嗎啡等生物堿對痢疾桿菌無殺滅作用,可使細菌毒素及組織壞死產物經腸黏膜吸收,加重毒血癥狀,導致中毒性腸麻痹,故菌痢初起,忌用本品。同理,腸胃積滯之瀉痢也須忌服。
(3)止痛。臨床上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鈍痛、銳痛、內臟痛皆有速效,可單用,也可配方用,尤其適用于因患有晚期癌癥(特別是肝癌、骨癌、胰腺癌等)而痛不欲生的病人,可將病人從劇痛折磨中恢復到近乎常人的狀態。不過,臨床上禁用于不明原因的疼痛及平滑肌、括約肌收縮性的疼痛。由于此類藥物在鎮痛的同時,尚可使人出現欣快感而使患者暫時忘卻一切憂愁和不快,故意志薄弱者為重復前次用藥的感受易形成癮癖。
2.其他注意事項
(1)選擇適宜的炮制品種。古代本草典籍與現代研究均表明,罌粟的蜜炙品在收澀的同時兼能補潤,故可用于肺氣耗散之久咳不止;其醋制品收斂作用更強,適用于氣散不固之久瀉久痢。
(2)不可超量服用,且應中病即止。因為其有成癮性,所以一定要控制用量及療程,避免產生藥物依賴。2020年版《中國藥典》記載,成人每日口服罌粟殼的常用量為3~6g。
(3)特殊人群禁用。罌粟殼含有阿片類成分,小兒對其極為敏感,尤以新生兒更易中毒,故嬰幼兒及兒童禁用。同時,孕婦亦當禁用,否則易影響胎兒的生長。此外,由于罌粟殼能消除疼痛引起的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反應,顯著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故運動員使用后可產生快感及心理亢奮,從而造成超越體能的幻覺,抑制和減輕傷病疼痛,使其感受不到受傷的真實情況而繼續堅持比賽。但是,連續服用此類物質易產生成癮性,引起精神和身體依賴,一旦停藥會出現戒斷癥狀,成癮后患者會不擇手段地追求繼續用藥,危害極大,故運動員應慎用。
前面提到的從罌粟中提取的一些西藥成分(如嗎啡、杜冷丁、可待因等)也都可以產生上述藥效,使用中同樣需要注意這些禁忌事項。
三、濫用的危害
臨床濫用罌粟類藥物的情況主要常見于超適應證用藥、超量應用、禁用人群違規應用等。根據相關報道,與罌粟殼相關的不良反應案例大多為嬰幼兒服用其煎劑后產生嘔吐、瞳孔縮小、呼吸減慢、血壓下降,甚至驚厥、昏迷等。另外,運用阿片類藥物控制癌痛時,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是阿片類藥物性便秘,可貫穿治療過程,如不能及時控制,可導致患者腹腔壓力增高、營養攝入減少、消化道黏膜損傷、腸道感染等,以致出現嚴重不適、焦慮等癥狀。因此,醫務工作者應加強這方面的業務學習,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此外,部分餐飲服務單位在自制火鍋底料、自制調味料時違法添加罌粟殼的行為產生的危害也不容忽視。這對從未接觸過毒品并對毒品高度敏感的人來說,如果一次性過量服用,也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昏睡、呼吸抑制和瞳孔縮小等三大癥狀。吃過含嬰粟殼的食品后開車,被警方攔截后,容易引起尿檢陽性,有吸毒嫌疑,就可能會面臨治安拘留甚至吊銷駕照的風險。大家別以為不可能:近期有新聞報道稱,陜西一男子因吃了加嬰粟殼的涼皮,被警方認定為吸毒,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癮君子”。嬰粟殼還可引起慢性中毒(即成癮),使服用者處于特殊的欣快狀態,連續服用兩周以上,甚或僅僅服用數日后,一旦停用,即可出現萎靡不振、疲乏無力、流涕等戒斷癥狀。對此,除了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外,消費者也必須提高警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并善于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一旦發現有人違法使用罌粟及其制品,應立即向有關部門舉報,使違法者得到應有的懲罰。
吸食罌粟類毒品可造成更為嚴重的危害,使人變得瘦弱不堪,面無血色,目光發直發呆,瞳孔縮小,失眠,對什么都無所謂;長期吸食,還可使人的先天免疫力喪失,極易感染各種疾病;成癮后,可引起體質嚴重衰弱及精神頹廢,壽命也會縮短;過量吸食,能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四、與中醫藥工作者密切相關的國家規定
2005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麻醉藥品管理的文件,罌粟殼是麻醉藥品中唯一的一個中藥品種。在罌粟殼的儲存保管與使用中,中醫藥工作者應認真執行以下規定:
(1)設立專庫或者專柜儲存麻醉藥品。專庫應當設有防盜設施,并安裝報警裝置;專柜應當使用保險柜。專庫和專柜應當實行雙人雙鎖管理。麻醉藥品的使用單位應當配備專人負責管理工作,并建立儲存麻醉藥品的專用賬冊。藥品入庫雙人驗收、雙人復核出庫,做到賬物相符。專用賬冊的保存期限應當自藥品有效期期滿之日起不少于5年。在儲存中,注意防潮、防霉變、防蟲蛀、置陰涼干燥處,蜜炙罌粟殼應密閉保存。定期檢查藥品質量,并做好藥品養護記錄。
(2)罌粟殼不得生用,不得單方發藥,必須憑有麻醉藥處方權的執業醫師簽名的淡紅色處方,方可調配,每張處方不得超過3日用量,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天,成人1日用量為3~6g。醫師不得為自己開具含有罌粟殼的處方。處方保存3年備查。醫院藥劑科調配人員也要經過培訓、考核,取得麻醉藥調配權后,方可調配發放,并做好使用記錄。
綜上所述,罌粟本無罪,為善為惡都掌握在人類的手上。我們一定要遵循中醫理論,辨證應用,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將罌粟化惡為善。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4462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