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知識
字號 16

謹防胃中潛伏的“幽靈”——幽門螺桿菌

2021年04月15日

華潤醫療北京市健宮醫院  高茜倩 顏耀東

“醫生,我體檢查出了幽門螺桿菌,不會得胃癌吧?”醫院經常有患者咨詢這個問題。可見,現在大家對幽門螺桿菌越來越重視了,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它。

一、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20世紀80年代,一項諾貝爾獎就與幽門螺桿菌的發現有關——兩名澳大利亞學者因發現了胃內存在致病的幽門螺桿菌而獲得諾貝爾獎。

幽門螺桿菌是胃黏膜上皮表面一種微需氧革蘭陰性菌,屬于螺菌科,由活動的螺旋形菌體和數根帶鞘鞭毛組成,是引發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因素,也是胃癌前疾病及病變、胃黏膜相關淋巴瘤、胃癌的關鍵病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幽門螺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因子,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會將幽門螺桿菌定為I級或明確的人類致癌因子。

不過,看到這里大家不要恐慌,因為檢出幽門螺桿菌并不代表一定會得胃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可以根治和預防的。

幽門螺桿菌傳播方式多、傳染力強,在全球廣泛存在,世界各地感染率達50%之高,易交叉傳染且易根治失敗,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二、兒童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兒童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最主要的年齡階段,大部分成人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起始于兒童期。兒童中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十分普遍,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如不給予針對性干預,該感染可持續終身。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兒童期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腹瀉及反復腹痛等疾病的重要原因,進而可影響兒童營養狀況和生長發育,同時還可能與成年后的心腦血管、哮喘、肝、膽、胰腺及神經系統等疾病有關。

兒童期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飲食習慣、家庭成員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衛生習慣、啃玩具或咬手指等因素有關。我國大部分家庭沒有實行分餐制,甚至有部分老人喜歡口嚼食物喂養兒童,直接增加了患兒的暴露機會。研究表明,進食前洗手的兒童,其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明顯低于進食前不常洗手的兒童。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家長普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三、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可能的傳播途徑是糞—口途徑、口—口途徑及胃鏡檢查途徑。幽門螺桿菌傳染力非常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進行傳播。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注意要點:日常生活中飲食規律,多吃蔬菜、水果、酸奶等營養豐富食品,少食生冷油膩、高鹽、腌制品等食物,忌煙限酒;注意口腔衛生、勤洗手;加強體育鍛煉,增加免疫力;加強對幼兒園、中小學校集體伙食的管理,重視兒童感染的預防;定期體檢,如有胃部不適等癥狀,應及時檢查是否有感染;發現家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時,應暫時采取分餐,消毒碗筷,直至患者完全治愈。

四、幽門螺桿菌為何不易根治

幽門螺桿菌不易根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①幽門螺桿菌有兩種形態,一種是螺旋狀,另一種是球形體。幽門螺桿菌經抗生素治療后,可以球形的形態在生物體中潛伏。球形幽門螺桿菌特點是細胞黏附力低、尿素酶活性低和弱的炎癥反應,故不易被根治,這也是造成幽門螺桿菌反復感染的原因之一。②吸煙會減少胃內血流量并刺激胃酸分泌,胃內pH值降低使酸敏感性的抗生素活性降低。同時,吸煙可增加藥物代謝酶的活性而加快用于根除治療的藥物的代謝,最終導致根治失敗。③青壯年外出聚餐機會多,吸煙、喝酒習慣難以糾正,再感染機會也會增加。老年患者胃黏膜萎縮,局部血流減少,抗生素敏感性下降,對藥物副作用不耐受,依從性下降,也會使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下降。④幽門螺桿菌一般采用三聯或四聯療法,時間是兩周,部分患者或沒有接受正規治療,或經常漏服藥物,或因為藥物相關不良反應而停止治療,加之常年抗生素的濫用導致患者對一些抗生素的耐藥性,導致根治失敗。

五、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用藥建議

無論是初始治療還是耐藥后補救治療方案指南均推薦“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菌藥物+鉍劑”四聯療法,這比傳統三聯療法更加優越,四種藥物聯合應用可協同增效,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質子泵抑制劑可控制胃酸分泌,藥效持久,還可對尿素酶活性進行抑制,充分發揮抗幽門螺桿菌作用。

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在酸性條件下對細胞壁合成的抑制效果較好,可起到殺菌的功效,效果較強,安全性較高;克拉霉素對革蘭陽性菌、部分革蘭陰性菌、部分厭氧菌及支原體有抑制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消炎作用。

枸櫞酸鉍鉀能夠選擇性地在潰瘍表面或潰瘍基底肉芽組織上形成一種保護性薄膜,對侵蝕潰瘍黏膜的物質起到隔絕作用,加快潰瘍面的愈合。

抗菌藥物的選用、服藥時間、依從性都會影響對幽門螺桿菌的根除,具體來說:

(1)首先考慮低耐藥抗菌藥物,慎用耐藥率高的抗菌藥物,補救治療應參考之前的治療方案,但不能完全重復原方案。目前指南推薦常用治療幽門螺桿菌抗菌藥物耐藥率分別為:克拉霉素28.9%、甲硝唑63.8%、左氧氟沙星28.0%、阿莫西林3.1%、四環素3.9%和呋喃唑酮1.7%。根據耐藥性,臨床最常用的補救治療方案為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但其不適用于青霉素過敏患者及初始治療使用該方案的患者。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耐藥率高,治療失敗后易產生耐藥,原則上在補救治療時不重復使用;阿莫西林、四環素和呋喃唑酮耐藥率低,治療失敗后不易產生耐藥,可重復使用。但是,四環素不良反應中的“四環素牙”限制了四環素的使用。

(2)質子泵抑制劑和枸櫞酸鉍鉀餐前服用能提高胃內抗菌藥物的穩定性,提高根除率,減少腹脹、惡心等胃腸道反應。

(3)患者依從性差與用藥多、時間長、不良反應有關。建議藥師加強對患者的用藥指導:詳細交代用藥時間、用法用量;告知患者用藥后一些不良反應通常是輕微的,可自動消失,與劑量無關;益生菌作為抗幽門螺桿菌的輔助用藥,可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根除率;鉍劑不宜與牛奶同服;服藥期間,忌吃酸的食品或者喝酸奶等,可提高患者依從性。

幽門螺桿菌不可怕,是可預防、可根治的。減輕心理壓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一旦感染,積極治療。讓我們共同重視,遏制幽門螺桿菌在健康人群間的相互傳播。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4111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