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藥品說明書
字號 16

兒童安全用藥?這些你要知道

2020年07月14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金銳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孩子病了,全家都著急。那么,為孩子選藥以及用藥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哪些藥物孩子不能選用?說明書中沒有兒童的用法用量,怎么辦?今天,我們來給大家說一說這些事。

一、哪些藥物兒童不宜使用

由于兒童正處在生理功能發育期,很多藥物對于兒童的作用與成人都不一樣,大量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很多藥物會對兒童造成損害。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記住這些藥物的名稱,在選藥購藥時多加注意。

1.抗生素

當孩子感冒或出現所謂的“炎癥”時,很多爸爸媽媽會習慣性地選擇抗生素治療,暫且不說抗生素對感冒并無作用,很多“炎癥”也并非需要抗生素治療。僅從選藥角度,很多抗生素都是兒童禁用或慎用的,包括: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腎毒性和耳毒性較大,兒童用藥后尤其明顯,故此類藥物6歲以下兒童禁用,6歲以上兒童慎用,包括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等。

●喹諾酮類抗生素  可能影響兒童軟骨發育,故此類藥物禁用于18歲以下兒童,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洛美沙星、莫西沙星等。

●四環素類抗生素  可能影響兒童的牙齒和骨骼發育,故此類藥物8歲以下兒童禁用,包括四環素、土霉素、多西環素等。

●氯霉素  可能造成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肝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故兒童慎用。

上述是兒童不宜使用的抗生素,而青霉素、大部分頭孢霉素、阿奇霉素等,都是對兒童安全性較高的抗生素,也能覆蓋常見的細菌感染類型,宜作為兒童抗感染治療用藥。

2.退燒藥

當孩子發燒時,很多爸爸媽媽也會自行從藥店買一些退燒藥給孩子服用,這時您需要注意,以下幾種退燒藥不宜給兒童服用,包括:

●阿司匹林  最常見的解熱鎮痛藥,具有退燒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可能導致兒童瑞氏綜合征或血小板降低,故此類藥物禁用于兒童。

●尼美舒利  原來曾用于兒童的退熱,但由于其可能引起兒童肝損傷甚至肝衰竭,故此類藥物也不宜用于兒童。

●安乃近  可能引起嚴重的腎毒性和致死性粒細胞缺乏,故禁用于兒童。

●吲哚美辛  也可以用于退熱,但由于兒童對該藥敏感,使用后可能激發潛在性感染,故慎用于兒童。上述是兒童不宜使用的退燒藥,根據2009《兒童呼吸安全用藥專家共識:感冒和退熱用藥》的推薦,兒童發熱宜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進行治療。

3.抗過敏藥

當孩子出現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或者暈車、長期咳嗽時,爸爸媽媽可能會選用抗過敏藥物來治療,但是很多抗過敏藥物也有兒童慎用的情況,例如:

●賽庚啶  屬于第一代抗組胺藥物,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較為常見,2歲以下兒童不宜使用。

●異丙嗪  常用于抗過敏和抗暈車,但與賽庚啶一樣,由于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2歲以下兒童不宜使用。

●氯雷他定  常用的第二代抗組胺藥物,但由于兒童敏感性問題,2歲以下兒童不宜使用。

●西替利嗪  常用的第二代抗組胺藥,2歲以下兒童不宜使用。

●非索非那定  可能引起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降低,6歲以下兒童禁用。

抗過敏藥物的安全用法是遵從醫師或藥師的建議,根據病情和兒童年齡、體重權衡用藥,并在使用時注意其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例如精神興奮、失眠、肌顫等。

4.中成藥

很多爸爸媽媽在孩子生病時會選擇中成藥進行治療,但是,中藥并非絕對無毒副作用,一些中藥也不適用于兒童。所以,爸爸媽媽在選擇中成藥時,除了要盡可能選擇專供兒童使用的品種之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類藥物:

●毒性中藥  一部分中藥自古就有關于其毒性的記載,例如細辛、附子、川烏、北豆根、雷公藤、川楝子、天南星、罌粟殼、苦楝皮、馬錢子等,不宜自行選用或長期使用。

●藥性峻烈的中藥  一些中藥雖未明確記載有毒,但其藥性峻烈,不適合小兒稚陰稚陽之體,例如麻黃、干姜、大黃、黃連、肉桂、人參、鹿茸等,這些藥物需要在特定病情條件下,采用特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故也不宜自行長期使用。

●已經證明有致機體損傷作用的中藥  隨著中藥的現代應用,一些中藥被證實存在不良反應風險,或具有能導致機體器官損傷的潛在副作用,例如能導致腎損傷的馬兜鈴和天仙藤,能導致肝損傷的何首烏,含有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堿)的千里光和土三七等。這些中藥也不宜用于兒童;如果確需使用,請遵循醫師或藥師的建議。

總之,無論中藥還是西藥,很多藥物都不適用于兒童,有些藥物甚至禁用于兒童。在選藥用藥前,爸爸媽媽們應該知道這些信息,藥品說明書是了解這些信息的可靠來源之一。同時,爸爸媽媽們切勿自行用藥,而應向醫師或藥師咨詢。

二、說明書沒有兒童用法用量怎么辦

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給孩子買回來了藥,但在藥盒和說明書上卻沒有兒童的應用劑量。也就是說,你只能在說明書上看到類似“一次10mL,一日3次”的一般成人用量。這個時候,你該怎么辦?

首先,來看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原因很簡單,一般來看,只有兒童專用藥才會有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用量劃分。但目前絕大部分上市的藥品,并不是兒童專用藥。

那么,對于老百姓來講,當兒童需要使用這些藥時,應該怎么辦呢?實際上,從用藥安全角度看,兒童用藥是一定不能采用成人用量的,這是因為兒童的身體尚處在發育時期,對藥物的敏感性與成人有很大不同。所以,兒童用量需要進行調整,如果說明書沒有寫明兒童用量,可以根據以下標準進行折算:

1.《中國國家處方集》方法

(1)根據兒童年齡計算:1歲以內藥量=0.01×(月齡+3)×成人劑量;1歲以上劑量=0.05×(年齡+2)×成人劑量。此方法簡便,但是比較粗略,一般只用于安全性較高的藥物。

(2)根據兒童體重計算: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重/70kg)。此方法對于年幼兒和體重過大兒童存在較大偏差。

(3)按體表面積計算: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表面積/1.73m2)。其中,體表面積的計算是:體重低于30kg兒童的體表面積=(年齡+5)×0.07;體重大于30kg兒童的體表面積=1.15+0.5/(體重-30)。

2.《中醫內科學》方法

對于中成藥,還有一些簡單的折算方法。根據《中醫內科學》,一般而言,新生兒用成人量的1/6,乳嬰兒用成人量的1/3~2/3,幼兒及兒童用成人量的2/3,學齡兒童可用成人量。但同時,藥量多少還和疾病性質和患者體質有關。

好了,有了以上這些方法,寶寶生病需要吃藥時,家長就不擔心用量問題了。如果只想大致換算一下,用最簡單的年齡折算法即可;如果想更為精確一些,則最好用體表面積折算法。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在說明書沒有兒童劑量的前提下進行的折算,如果說明書有兒童劑量或者醫生有明確的醫囑,一定要按照說明書或醫囑的要求服用。

(本文版權歸北京藥學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493381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