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王超
中藥應該怎樣喝?喝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么?這是服用中藥的患者十分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簡單來說,應根據病情、病位、病性的不同,以及藥物的特點來決定服用方法:一天服用三次者,一般在早中晚服用為佳;一天服用兩次者,一般在早晚服用為佳。具體服用時間和方法如下:
一、服用中藥的最佳時間
1.飯前服用
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者,應在飯前服藥,以便藥性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可以較快地經過胃進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2.飯后服用
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病位在上者,應在飯后服藥。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癥,在飯后服用,可使藥性上行。對胃腸有刺激的藥,飯后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也宜在飯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發生毒副作用。
3.餐間服用
即在兩餐之間服藥,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例如治療脾胃病的藥宜餐間服。
4.空腹服用
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藥,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用,這樣可使藥物迅速入腸,并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具有瀉下作用的湯藥也亦如此,以增強藥效。
5.睡前服用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應睡前服用。有積滯、胸膈病等的患者,服藥后宜仰臥;有頭、口、耳病等的患者,服藥后宜去枕而臥;有左右兩肋病癥等的患者,服藥后應按藥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藥性升發,應擇健側臥;如藥性沉降,應擇患側臥)。
6.隔夜服用
主要是指驅蟲藥,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對于急性重病,應不拘時間盡快服藥或頻服(每隔1~2小時服一次);慢性病則要按時服藥。
二、服用中藥的方法
1.溫服
一般藥物均宜溫服,即藥煎好后放一會兒,待其不冷不熱時服用,比如平和補益藥物。
2.熱服
凡治療傷風感冒的藥,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藥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
即待藥液冷卻后,再服用。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等均應冷服。
4.頓服
是指藥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藥,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藥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集中藥力,發揮最大效應,如通便、化瘀藥等。
5.頻服
凡咽喉病者、嘔吐病者,宜采用頻服的方法,緩緩服下,能使湯藥充分接觸患部,較快見效。
此外,使用峻烈藥與毒性藥時,宜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見效了就要立即停藥,千萬不要過量,以免發生中毒或損傷人體正氣的情況。
三、吃中藥的禁忌
(1)喝中藥應忌辛辣刺激之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刺激患者的腸胃,并影響藥物的療效。
(2)喝中藥應忌生冷食物,比如冷飲、冷飯冷菜等。對于體質虛弱的患者,尤其是寒癥所致的疾病者,寒性的食物更應該少吃,比如白蘿卜等。
(3)喝中藥應忌海鮮,因為海鮮屬于發物且易引起過敏反應,不利于治療;且多數海鮮屬寒性食物,易傷脾胃。
(4)喝中藥應忌油炸類食物,比如炸丸子、炸雞翅、煎刀魚等。油炸類食物不易消化,并且容易引起燥熱,患者吃了之后容易上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療。
(5)喝中藥應忌飲酒。酒精不僅會刺激皮膚、大腦,而且可能還會與中藥里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6)喝中藥應避免食用綠豆。綠豆具有很強的解毒功效,也具有很強的解藥功效,如果喝中藥期間食用了綠豆,藥效會降低甚至消失,起不到治病的作用。
(7)喝中藥前后一小時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漿,以免中藥成分與茶的鞣質、咖啡因及蛋白質等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
(本文版權歸北京藥學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7664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