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知識
字號 16

“腳氣”反復發作怎么辦

2020年06月17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張超

小王平時愛踢球,運動過后出汗較多。前些日子,他感覺腳趾有些癢,但并沒有太在意;后來,他腳癢的癥狀越來越明顯,腳趾間開始掉皮,并出現難聞的腳臭味。

朋友告訴他,這是“腳氣”,不是什么大問題,買個藥膏涂一下就好了。小王去藥店買了治療“腳氣”的藥膏,涂了一周之后腳癢癥狀基本消失。

但沒想到停藥2周后,小王腳癢的癥狀又出現了,他很擔心:難道“腳氣”沒辦法根治?不會需要長期涂藥膏吧?帶著這些問題,他來咨詢藥師,希望能了解“腳氣”病的規范治療和用藥的注意事項。

其實,“腳氣”病是一種足部皮膚真菌感染,又叫足癬。足癬是最常見的皮膚淺表真菌感染,在全世界廣泛流行,我國江淮流域以南地區發病較北方多。夏季發病率高,常表現為夏重冬輕或夏發冬愈。足癬的反復發作和伴隨的瘙癢對患者的健康、工作、社交及日常癬菌和趾間毛癬菌。皮膚癬菌可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污染物與人之間傳播,也可因混穿鞋襪,或裸足在公共浴室、健身房、游泳池等場所行走,密切接觸病原菌而被感染。淺表真菌感染在患者不同部位之間也會自身傳播,如足癬可引起手癬、體股癬及甲癬,又如約1/3足癬患者常生活有明顯的影響。首先需要說明的是,足癬是可以治愈的,但需要從用藥和生活上做好防治。

一、足癬是怎么引起的?哪些人容易患病?

足癬是由真菌造成的皮膚淺層感染,最常見的致病真菌為紅色毛伴有趾甲真菌病。濕熱地區和高溫季節是促進足癬發病的因素,足部多汗、穿不透氣鞋子、肥胖、妊娠期婦女、糖尿病患者以及免疫功能受損者,更容易感染足癬。

二、得了足癬,皮膚都會癢嗎

根據皮膚受損的形態,足癬可分為水皰型、間擦糜爛型和鱗屑角化型,幾種類型可以同時存在。

(1)水皰型  皮膚損害以小水皰為主,成群或散在分布,皰壁厚,內容物澄清,干燥吸收后出現脫屑。這種類型的足癬瘙癢明顯。

(2)間擦糜爛型  以3~4和4~5腳趾趾間最為常見,多見于足部多汗、經常浸水或長期穿不透氣鞋的人,夏季多發。皮損表現為趾間糜爛、浸漬發白,除去浸漬發白的上皮可見其下紅色糜爛面,可有少許滲液。患者瘙癢明顯,局部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可伴有臭味,嚴重者可導致更深部位的感染。

(3)鱗屑角化型  皮膚受損多涉及到腳心,呈彌漫性皮膚粗糙、增厚、脫屑、干燥。冬季易發生皸裂、出血、疼痛。一般無明顯瘙癢。

三、治療足癬的外用藥物

足癬的治療主要是殺滅致病真菌,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藥物包括:

(1)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等咪唑類抗真菌藥,根據不同的藥物,可外用每日1~2次,一般療程需要4周。

(2)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等丙烯胺類抗真菌藥物,該類藥物在體外對皮膚癬菌的抗菌活性較強,每日1~2次外用,一般療程2~4周,即可獲得良好的療效。

(3)阿莫羅芬、環吡酮胺、利拉萘酯等其他抗真菌藥,外用每日1~2次,一般療程需要4周。

外用藥物可根據皮損類型選擇不同的劑型,如:

●水皰型可選擇無刺激性的溶液或乳膏劑型。

●間擦糜爛型可先用溫和的糊劑或粉劑使局部收斂干燥后,再用乳膏等其他劑型(使用此型藥物,保持局部干燥非常重要)。

●鱗屑角化型可選擇乳膏、軟膏等劑型。鱗屑角化型足癬患者還可應用水楊酸等藥物剝脫角質,增加其他抗真菌藥物的局部滲透,有效清除真菌,提高療效。鱗屑角化型足癬患者,一般建議療程4周以上或聯合應用系統抗真菌藥物。

四、對癥選擇口服藥物

單純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足癬,起效快、費用低、安全性好。但因療程長、藥物涂布不均或病灶未能全覆蓋及因涂藥局部不適等因素,易造成患者依從性差;還可因鱗屑角化型足癬局部藥物滲透性差等因素,致使療效不佳及復發率高。

口服藥物適用于局部治療療效欠佳、反復發作、鱗屑角化型、受累面積較大、不愿意接受局部治療及伴有某些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而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目前足癬治療常用的系統抗真菌藥包括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劑量為每日200mg,水泡型和間擦糜爛型1~2周,鱗屑角化型2~3周;特比萘芬每日劑量為250mg,療程同伊曲康唑。

對于單獨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療效不佳的鱗屑角化型足癬及皮損泛發的患者,可以考慮給予口服加外用抗真菌藥物聯合治療。常用的方法是一種外用藥物聯合一種口服藥物。

五、足癬為什么會反復發作

足癬容易反復發作,這其中可能是真菌沒有清除干凈,也可能是再次感染。

藥物治療需要確保藥物能與真菌接觸,并持續足夠長的療程,以確保將其殺滅。單用外用抗真菌藥物的患者,藥物涂抹可能不能完全覆蓋被感染的皮膚,或者藥物涂抹不勻影響療效,最常見的原因還是患者經過用藥,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后即停藥。使用外用藥癥狀消失后,真菌仍然存活在皮膚鱗屑或貼身衣物中,遇到潮暖環境,又會大量繁殖,導致癬病復發。由于致病真菌與藥物有過接觸,可能產生耐藥性,以往用過有效的藥物可能失效。因此,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外用藥物,即使癥狀明顯改善,也要用足療程,避免復發。此外,因鱗屑角化型足癬的皮膚增厚等改變,會導致外用藥物難以滲透進入皮膚,治療效果受到影響,此時可以在外用抗真菌藥物的基礎上聯合角質層剝脫藥,促進藥物的滲透;或者聯合口服抗真菌藥,提高療效。

另一個導致足癬反復發作的原因就是再感染,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積極治療自身其他部位的癬病,同時還需治療家庭成員、寵物的癬病。

六、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防治

真菌性皮膚病可以治愈,但容易復發或再感染,所以,正確的預防措施對降低復發、減少傳播至關重要。

(1)注意個人衛生。足部洗浴后應及時擦干趾指間;穿透氣性好的鞋襪;避免足部長期浸水;保持鞋襪、足部清潔干燥。

(2)注意浴池、宿舍等場所公共衛生,不與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指甲刀、鞋襪、浴盆和毛巾等。

(3)積極治療自身其他部位的癬病(特別是甲真菌病),消滅傳染源;對于家庭成員或寵物有癬病者應積極治療;對污染的衣物應采取曬、燙、煮、熏等措施,對帶菌的毛發、鱗屑及痂皮等應采取焚毀措施;注意不與患者共用日常生活用品。

(4)患糖尿病者容易發生癬病,因為皮膚里含糖量增加,為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養料,應注意控制血糖達標。

(5)長期使用激素或患有慢性病及長期照射X線者,由于機體抵抗力降低,也會為真菌感染創造機會,因此需要特別加強皮膚防護。

(本文版權歸北京藥學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4315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