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講堂
字號 16

藥師教你正確煎煮中藥

2020年06月17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  王雅濱

在日常工作中,藥師經常接觸到這類患者:在取到中藥湯劑后,卻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如何煎煮,或者說對于煎煮有些似是而非。下面藥師為您介紹煎煮中藥的正確方法,因為只有掌握了正確的煎煮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中藥的治療效果。

一、對煎煮用水和器具的要求

1.煎煮用水

要以水質純凈為原則,如:自來水、蒸餾水,還有甜井水。

很多人可能會問:礦泉水可以嗎?回答:最好不用。因為礦泉水中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會對中藥藥效有影響,所以最好不使用礦泉水。

煎藥時對水溫的要求:一定要用冷水煎藥,不能用熱水。如果用60℃以上的熱水,那么藥材中的蛋白質遇熱會凝固變性,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

水量:以沒過中藥3~5厘米為宜。

2.煎煮器具

煎藥要用合適的器具,首選砂鍋。因為砂鍋的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且保溫效果好,物美價廉,是最佳選擇;其次可以選擇搪瓷鍋、玻璃鍋、不銹鋼鍋。

不可以選擇鐵鍋、銅鍋。因為鐵與銅這類金屬元素易和中藥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輕則降低療效,重則產生毒副作用。如用鐵鍋煎藥,往往會生成一種不溶于水的鞣酸鐵,使藥液變黑變綠,藥味又澀又腥,使藥物性味發生變化。這樣煎出的藥非但不能治病,甚至可產生毒性,危害生命。

二、了解煎藥流程

煎煮中藥的一般流程分為:漂洗—浸泡—煎煮—過濾。

1.漂洗

很多人認為中藥是草根樹皮,很臟;但其實,現代飲片在炮制過程中都有凈制過程,所以在煎煮時不用漂洗。

2.浸泡

要用冷水浸泡,沒過藥面3~5厘米,浸泡30~60分鐘,夏天氣溫高,時間可適當減少;水溫以20~25℃為宜,千萬不能用沸水。

3.煎煮

中藥煎煮一般煎兩次,分為第一煎和第二煎。第一煎30~35分鐘,第二煎20~25分鐘,將兩次煎得的藥液合并,分兩次服用。藥師在把調配好的藥品交給患者時,對于有需要特殊處理的藥品都會告知,比如先煎、后下、包煎等。

●先煎藥

包括:①礦物類:如磁石、赭石;②貝殼類:如牡蠣、龍骨;③有毒性的藥品:如附子、烏頭;④質地堅硬的:如龜板、鱉甲。

煮沸后先煎30分鐘,再和其他藥一起煎,這樣可以增加藥物溶解度,降低毒性,充分發揮療效。

●后下藥

在第一煎藥煎好前5~10分鐘放入。

氣味芳香、含有揮發油的藥品:如薄荷、藿香、豆蔻、青蒿、砂仁等均應后下;還有鉤藤、杏仁、大黃等也需要后下。

●包煎藥

用紗布包起來,再與其他藥一同煎煮。

包括:①細小種子類:如車前子、葶藶子,煎煮時特別粘膩,如不包煎容易粘鍋,不易過濾;②煎煮時容易溢出或沉淀的藥物:如蒲黃、青黛、海金沙、灶心土等;③有絨毛的藥物:旋復花,如不包煎,煎煮后細小絨毛不易濾除,服后會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嘔吐等副作用。

4.幾種特殊的煎藥方法

(1)另煎或另燉:一些名貴中藥如人參、西洋參、蟲草、鹿茸等,宜單煎或者研細沖服,否則容易造成浪費。

(2)烊化:膠質類藥物如阿膠、鹿角膠等,不宜與其他一般藥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內隔水燉化,或以少量水煮化,再兌入其他藥物同服。

(3)沖服:某些貴重藥物的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或者加熱后某些成分易分解的藥物,如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將藥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劑中,攪拌后服用。

三、關于煎藥火候的常見問題

煎藥火候分為武火和文火,就是大火和小火。一般先武后文。

武火:一般來說,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要大火急煎。

文火:一般來說,補益類、毒性藥品要慢火煎。

很多患者會問:是不是藥煎的時間越長越好?回答:不是!

中藥不是煎的時間長,濃度高,藥效就大,煎煮的時間長不僅不會增大藥效,反而會使中藥的苦味加重;而且煎煮時間太久還會破壞藥液成分,使藥效降低。所以,煎煮中藥要根據藥物藥性決定。對于補益類藥品和質地比較堅硬的藥物,煎煮時間可以加長;但是清熱類藥品要減少煎煮時間。

還有患者會問:煎糊的中藥可以服用嗎?回答:不可以!因為煎糊的中藥有效成分已經遭到破壞,藥性已經改變,不僅無法起到治療效果,甚至還可能加重病情,所以煎糊的中藥不可以服用。

通過上面的學習,希望大家能掌握正確的煎藥方法,獲得更好的療效。

(本文版權歸北京藥學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4372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