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劉治軍
長期以來,一直有人認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是營養藥,防治百病、增強體質、有益無害。這種錯誤的認識可能來源于“感染的危重病人,用了免疫球蛋白后可能有顯著的好轉”。可事實上,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作用有限,安全風險依然存在。
1.什么是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俗稱“丙球”,是一種“抗體”。人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遭遇各種病毒、細菌的侵襲,這些東西可以看成是“抗原”,刺激我們機體的免疫系統,在疾病康復后我們體內會產生抗體,這種抗體就是免疫球蛋白。這些抗體(主要是IgG)下次再遇到這些抗原時,可以直接中和毒素,殺死細菌和病毒。
那么,這些抗體(免疫球蛋白)是從哪里來呢?
有兩個渠道:①自己身體平時“打怪、升級過程”中積累的;②其他健康人“奉獻”,也就是輸注別人的免疫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是怎么制備的?
首先,招募成千上萬的健康獻血者(在這里,也捎帶著呼吁每個健康者踴躍參加義務獻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通過詢問病史和體檢,檢測獻血者的轉氨酶、膽紅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艾滋病抗體、HCV抗體及梅毒抗體,確保獻血者是健康的。
然后,在生產時,復測每一份血漿,病原標志物檢測陰性者才能用于血液制品生產。從上千份血漿中按照規定的生產工藝,獲得少量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抗體)制品。這里強調規定的生產工藝,是因為此生產工藝中還包含著有效去除和滅活病毒方法。
3.輸注免疫球蛋白可不可以增強抵抗力?
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免疫功能并不是越強越好。很多自身免疫疾病就是因為免疫功能過強所致的。免疫球蛋白確實具有中和毒素和直接殺滅特定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的功能,但是要知道:(1)健康人體內本身就有這種免疫球蛋白,無需借助“別人的抗體”,因為這種借用充滿了風險;(2)免疫球蛋白對付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有用,所以在重癥感染患者,或者新生兒等體內免疫球蛋白缺乏的人群中,使用才有效;(3)有些免疫球蛋白是專一性的,比如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等,都是針對特定的乙肝病毒感染、狂犬病毒感染、破傷風桿菌感染的治療,普通人輸注了沒有任何獲益;(4)最重要的是:免疫球蛋白具有調節免疫的功能:遇強則弱,遇弱則強。如果您免疫功能正常,輸注了免疫球蛋白也不能增強您的免疫功能。所以,不要指望通過輸注免疫球蛋白來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4.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哪些患者?
人免疫球蛋白含有廣譜抗病毒、細菌或其他病原體刺激人體產生的IgG抗體,與抗原相互作用可以直接中和毒素與殺死細菌和病毒。另外,免疫球蛋白通過復雜的免疫網絡,產生免疫調節作用,能迅速提高患者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強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調節功能。因此,輸注人免疫球蛋白就是輸注了別人的免疫活性物質,具有防治細菌和病毒感染的作用。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療:(1)各種原因導致的免疫球蛋白缺乏的患者,如重癥感染、新生兒敗血癥等;(2)用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兒童川崎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5.人免疫球蛋白類制品有什么安全隱患?
人免疫球蛋白作為一種血液制品也存在風險,例如:
(1)檢驗要求的“窗口期問題”:從感染到發病,再到血液中上述標志物出現陽性,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月。如:一個獻血者昨天感染了丙肝,今天獻血,HCV的抗體不可能立即陽性,無法被檢測出來,這就會造成HCV感染者的血漿進入到了血漿原料中。即使感染了一段時間,但如果僅僅只產生少量抗體,因為檢測限度和能力的問題,也可能無法檢測到;
(2)未嚴格按照核準的生產工藝生產,包括原料血漿的質控、有效去除和滅活病毒的過程,都可能造成最終血液制品存在感染風險;
(3)未知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我們現在檢測的艾滋病抗體,在沒有發現這個疾病前,一直是不檢測的,但是不檢測并不代表了它不存在,最慘痛的案例就是河南某縣獻血導致的交叉感染。所以,因為認知水平的原因,可能還有其他未知病原微生物,我們沒有檢測;
(4)輸注的免疫球蛋白是一種異體蛋白,可能造成過敏甚至過敏性休克。
所以,和輸血一樣,血液制品也是存在安全風險的,不能濫用。
(本文版權歸北京藥學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3683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