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講堂
字號 16

為什么有些人喝水多了也是錯?

2019年08月22日

說起喝水,中國人總是有著自己的一套邏輯:

上火了?多喝水!

感冒了?多喝水!

肚子疼?多喝水!

起痘痘?多喝水!

不管是什么病,親戚朋友都會勸你:多喝水!

喝水簡直“包治百病”!

喝熱水有益于健康,這種國人習以為常的觀點,在外國人的眼中似乎有些不可理解。

水為什么會有治療功效?生什么病都要喝水嗎?其實很多中國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有的朋友說:“不就是勸人喝點水嘛,還能有啥害處?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但是,對于一些患病人群,你的勸說可能會“好心辦壞事”的!

為什么喝水這么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它隱藏在體內,維持著我們的健康。氧氣、營養物質等都需要在水的幫助下輸送到全身各處。人如果滴水不進,在常溫下最多只能忍受3天。

當水分丟失量為體重的1%時,人會感到口渴,身體機能開始受到影響;當丟失量占到2%時,運動機能受到影響,伴有食欲降低、壓抑感;當丟失量達到4%~8%時,會出現皮膚干燥、聲音嘶啞、全身軟弱無力;如果丟失量超過10%,就可能危及生命!

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及時排出代謝產物,加速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功能;充分飲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使流感病毒無法迅速繁殖,還有強大的抗氧化功能,可以去除自由基。

科學飲水,可以說是最強大的自愈措施了,從改善“大姨媽”到緩解頭痛。

水喝“到位”了,能讓你“一身輕松”!

水喝多了可能“中毒”

那么生病了,水是不是喝得越多越好呢?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案例:小米今年不到2歲,因為罹患了腸胃炎,狂拉肚子,家長擔心她這樣拉下去會導致脫水,想方設法給小米喂了大量的水。結果小米出現了全身抽搐的癥狀,嚇得家長趕緊送了醫院,一查才知道是“水中毒”!孩子已經出現了低血鈉、低滲透壓的癥狀,還好就醫及時才脫離了危險。

什么是“水中毒”?難道這水“有毒”?

正確答案是:當我們機體攝入的水量大大超過了排出的水量,導致水分在體內潴留,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就叫做“水中毒”。

家長們總把“生病就要多喝水”“喝水才能好得快”掛在嘴邊,但小孩的腎臟發育還不具備成人的水平,如果短時間內大量“被灌水”,會給腎臟帶來很大的負擔!

人體腎臟的持續最大利尿速度是每分鐘16毫升,一旦攝取水分的速度超過了這個標準,過剩的水分就會使細胞膨脹,引起脫水低鈉癥,一般會導致頭暈眼花、嘔吐、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癥狀,嚴重的出現痙攣、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對于成人來說,最需要警惕的是通過大量飲水來“排毒”“減肥”。比如,在夏季大量出汗、流失電解質的情況下,過量喝水,還不及時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水平下降,一些水分就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造成細胞水腫甚至是腦水腫!

不是所有的病都要多喝水

雖然多喝水對身體有好處,但是水畢竟不是藥,有病還是應該去醫院。更為重要的是,有些患者需要限制水分的攝入。

1.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

心臟功能衰竭、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臟功能失代償的患者不能多喝水。

如果這類患者攝入較多的水分,會導致循環血容量增加,心臟的“功率”降低,形成惡性循環,肺、腎、肝、消化道都會受損。

口渴是心衰帶來的一種假象,不少心衰患者常覺得口渴,于是大量喝水,結果誘發急性心衰,非常危險。這類患者要限制水分的攝入量,還可能需要長期口服利尿藥,促進排泄。

2. 腎臟病患者

對于腎臟病患者來說,水可不是隨便喝的。

當慢性腎臟病中后期出現水腫、少尿或無尿時應限制水分的攝入量。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的患者每天的尿量往往很少或者無尿,需要靠規律的透析治療,排出體內的廢物和多余的液體,大量喝水可導致水中毒。

另外,如果體內有直徑較大的腎結石,特別是出現在尿路狹窄部位時,盲目多喝水只會加重泌尿系統的梗阻。

3. 青光眼患者

青光眼患者一次飲水過多,會導致血液稀釋,血漿滲透壓降低,房水的產生相對增多,導致眼壓升高。青光眼患者飲水要遵從“少量多次,總量不變”的原則,避免短時內大量飲水,建議一次飲水不要超過200毫升。

4. 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患者

肝硬化失代償期出現腹水的患者,也常常合并腎功能不全,這類患者需要限制水和鹽分的攝入量,大量喝水會加重腹水的癥狀,導致腹脹加劇。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3851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