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講堂
字號 16

補身,您選對“參”了嗎?

2019年06月05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趙麗媛

人參,在百姓眼里,一直是補身體之“王”。那么,市面上種類繁多的參到底有什么不同?不同的人群適宜應用哪種參?服參進補有哪些注意事項?下面,就讓藥師來為您一一解答。

一、補氣藥

1.人參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干燥根和根莖。栽培的俗稱“園參”,播種在山林野生狀態下自然生長的稱“林下山參”,習稱“籽海”。《神農本草經疏》記載其:“能回陽氣于垂絕,卻虛邪于俄頃”,說的就是人參補氣范圍之廣大,其大補元氣、復脈固脫之功無藥可代,為拯危救脫要藥。最宜于因大汗、大吐、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等所致元氣虛極欲脫、脈微欲絕等危重癥候。

人參功效如此神奇,是不是說它就包治百病呢?也不盡然,其雖大補元氣,但是實證、熱證而正氣不虛者還是不宜使用的。同時,人參也不宜與五靈脂同用。飲食上,服用人參的時候,不要同時吃蘿卜,以免影響藥效。

2.西洋參

西洋參,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干燥根。因其主產于美國和加大,故稱為西洋參。《本草從新》云其:“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說的就是其善于益肺氣,補肺陰,清虛火,補而兼清之功。因此,常用于外感熱病,熱傷氣陰,煩渴少氣,體倦多汗等癥。那么,西洋參和人參有什么區別呢?《醫學衷中參西錄》謂之:“西洋參性涼而補,凡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就很好地解釋了這兩者的區別。我們熟知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紅樓夢》中的林妹妹所用的即是該藥。

3.黨參

黨參,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的干燥根。黨參善補脾養胃,健運中氣,功效近似參,臨床上可代替人參用于脾虛倦怠,食少便溏及中氣下陷等證。其作用溫和,宜于病勢較緩,虛損較輕者。

4.太子參

太子參,又名童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干燥塊根。因其對小兒虛汗效果較好,故《飲片新參》稱其為“孩兒參”,《中國藥用植物志》謂其“治小兒虛汗為佳”。太子參有近似人參的益氣生津功效,但力量較弱,因此,脾胃虛弱而不受峻補者,用之較為合適。那么,太子參與西洋參同是補中兼清之藥,使用的時候能不能相互替代呢?二者雖均有補氣生津的作用,然而,太子參性平力薄,補氣、益陰、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參,而且沒有清火之功效。

上面給大家介紹的四種參,歸屬補虛類中藥,應用時,依據中藥“十八反”理論,不宜與藜蘆同用。

下面藥師要給大家介紹的幾種中藥材,雖然名字中也帶有“參”字,可此參與彼參作用功效卻是大相徑庭,并非補益之品,大家日常生活中萬萬不可混淆使用。

二、補陰藥

沙參(北沙參、南沙參)

沙參又分為北沙參、南沙參兩個品種,不論從植物來源還是藥物功能主治上,均有差別。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本草從新》謂其:“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指的就是其既善養肺陰,又能清肺熱,在治療陰虛勞咳、咳嗽咳血之證時,有標本兼顧之效。南沙參,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或沙參的干燥根,其養陰清熱之力雖不及北沙參,但能益肺氣、化痰,尤其擅長治療氣陰兩傷的干咳痰黏、氣短喘促等。

三、活血化瘀藥

丹參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和根莖。該藥擅長活血化瘀,應用范圍廣泛,適用于瘀血阻滯所致諸證。尤其擅調婦女經脈不勻、月經不調等,為婦科調經要藥。其炮制品又分為生品和酒制品,生品偏于涼血活血;酒制后,寒涼之行得緩,通利活血之力增加。

四、清熱藥

1.玄參

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干燥根。其藥苦寒泄熱,能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可用于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等。

2.苦參

苦參,顧名思義,其味道極苦,為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善于清熱燥濕,為治療濕熱內蓄的常用藥。其性善下行,善清下焦濕熱。同時,《名醫別錄》記載:“安五臟,定志”,即指苦參又有寧心止悸之功,可用于治療心悸不寧。

3.拳參

拳參,為蓼科植物拳參的干燥根莖。本品苦泄寒涼,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中藥志》記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熱病驚癇,手足抽搐,破傷風,癰腫瘰疬。”此外,該藥有一定解蛇毒作用,可用于蛇蟲咬傷。

以上給大家介紹的各類中草藥,名雖有參,實際功效卻大不相同。在此,需提醒大家,服藥進補切忌依名用藥,一定要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應用,更不可盲目跟風,以免傷害自身。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00022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