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藥業新聞
藥業新聞
字號 16

跨國藥企業二季度業績雖回暖 中國市場依舊臨考

2016年09月02日

  醫藥網8月12日訊 多家跨國藥企巨無霸發布二季度財報,顯示業務有起色

  相比2015年年報,全球十大跨國藥企僅三家增速為正值,近日來自幾個主要跨國藥企的第二季財報顯示,這些醫藥巨無霸的全球業務已經有了起色。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受中國打擊藥企違規推廣,以及市場控費、藥占比管理等措施的影響,預計跨國藥企在華業績能否跑贏2015年依舊待考。

  二季度跨國藥企全球業績有起色

  近一個月來公布第二季度業績的跨國公司多數業績正在向好。

  8月2日,全球百名第一的輝瑞制藥發布的第二財季業績報告顯示,季凈利20.2億美元,合每股33美分,調整后每股收益64美分,較市場預期高出2美分。全季營收131.5億美元,同比增11%,較預期高出1.4億美元。輝瑞還預計全財年調整后每股收益2.38-2.48美元,年營收有望高達510億-530億美元。

  2015年全球排第三的羅氏2016年上半年總銷售額為250億瑞士法郎,同比上升6%。據羅氏財報透露,此次優秀銷售業績主要來源:藥物部門上半年銷售為195億瑞士法郎,同比上升了4%,主要拉動力來自抗腫瘤藥物和免疫藥物;醫療診斷部門銷售額增長6%,推動力來源于免疫診斷產品。

  同樣,排名全球第七強生,其2016年第二季度的報表也向好。強生第二季度銷售總量達到185億美元,總銷售量比2015年同期增長3.9%;其中第二季度凈收入為49億美元,同比增加1.1%。而2015年排名第二的諾華二季度則由于仿制藥的競爭和價格因素,同比下降了1.8%,凈銷售錄得124.7億美元。

  減少在華生產規避成本價調查及兩票制

  不過,上述跨國藥企在華的主要市場———醫院市場依舊面臨藥占比等舉措的考驗。

  來自IM SH ealth分析顯示,2015年 中國醫藥 市場達到11000多億人民幣,結構上依然以處方藥為主。醫院作為處方藥的主要銷售渠道,占總銷售的77%,零售藥店和第三終端渠道占比分別為10%和13%。醫藥銷售各渠道的增速在2015年均有所放緩,其中醫院渠道的增速從2014年的12%已降至2015年的5%。

  而這還不包括國家層面對“外企壟斷重要專利藥成看病貴主因之一”的表態所將帶來的連鎖反應。

  南都記者近日就注意到,一篇發表在藥監部門主管媒體《醫藥經濟報》的文章就直言:“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醫保投入高增長難以為繼的大背景下,包括國家藥品談判、藥占比和醫保支付價等因素,都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影響外企的業績。而2018年需要完成的國家首輪一致性評價,更將動搖外企的核心利潤源——— 原研藥。”

  以諾華為例,其在中國的重磅產品———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 AM D )眼底疾病用藥雷珠單抗(諾適得)醫院終端價格近日已正式從9800元/支調低至7200元/支,降幅達26%。據了解,諾適得2012年在中國上市距離專利到期還有10年時間,外界猜測這或與國家目前倡導的藥價談判有關。

  “在此情況下,一些跨國藥企已經在用減少在華生產,增加制劑直接進口的形式,來規避成本價調查和應對兩票制等政策。”上海一家國有控股的醫藥行業專家如是說。

  此外,這些跨國藥企還面臨在華加強合規以避免被罰的問題。

  中國監管部門正在引入類似美國的做法,對不合規藥企處以重罰。以葛蘭素史克為例,就因涉嫌在華賄被罰30億元,創下中國史上最大罰單。而就在本月2日,輝瑞承認原則上同意支付4.86億美元,以和解一起股東訴訟。

  www.PharmNet.com.cn 2016-08-12 南方都市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46958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