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倩 母光妍 趙楠 周穎 崔一民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基因型檢測的藥學干預對住院患者應用華法林療效和安全性的影響。 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住院并根據CYP2C9*2、CYP2C9*3、VKORC1 G-1639A基因型檢測結果調整華法林劑量患者(試驗組)和2012年6月至12月應用華法林但未進行基因型檢測患者(對照組)的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服用華法林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16.7±8.4) d比 (12.6±6.0) d, (13.2±8.2) d比(9.9±6.1) d, P<0.001]。試驗組攜帶CYP2C9*1/*3者(7例)出院時華法林劑量低于攜帶CYP2C9*1/*1者(95例)[(1.79±0.57)mg/d比 (3.12±1.13)mg/d,P=0.003];攜帶VKORC1-1639 GG者(1例)和VKORC1-1639GA者(20例)出院時華法林劑量均高于攜帶VKORC1-1639AA者(81例)[6.00、(3.55±1.63)mg/d 比(2.87±0.92)mg/d,P=0.002]。試驗組INR>3.0者住院時間和服用華法林時間均多于INR<3.0者[(24.7±10.9)d比 (15.2±6.9)d,(21.8±10.9)d比 (11. 6±6.4)d,均P<0.001],出院時華法林劑量低于INR<3.0者[(2.50±1.02)mg/d 比(3.13±1.15)mg/d,P=0.042]。對照組INR>3.0者住院時間與INR<3.0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服用華法林時間多于INR<3.0者[(12.6±6.5)d 比(9.3±5.8)d,P=0.015],出院時華法林劑量低于INR<3.0者[(2.49±1.17)mg/d 比(3.11±0.99)mg/d,P=0.007]。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有8和14例患者出現便潛血陽性、尿中紅細胞值偏高、牙齦出血等,均未出現嚴重出血。對照組患者是否發生出血與住院時間和服用華法林時間顯著相關(P=0.001、P=0.008),試驗組是否發生出血與華法林療效指標間均無相關性。 結論 基于基因型檢測的藥學干預可排除遺傳因素對華法林藥效的影響,可避免因反復調整劑量而延長的住院時間,對確定華法林維持劑量有積極作用。對安全性無影響。建議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患者均應行基因型檢測。
【關鍵詞】華法林;基因型檢測;藥學干預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603667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