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醫藥與Ambrx公司宣布啟動新型抗體偶聯藥物(ADC)ARX788(anti-Her2單抗-ADC)的首個人體Ⅰ期臨床研究。據介紹,ARX788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批準,同時也獲得了CFDA的受理。
雖然目前全球只有2個藥物上市,但ADC藥物有大量的臨床前和臨床階段在研品種儲備。下一個十年,將是ADC領域的黃金時代。
前景大好:豐厚研發線蓄勢
有調研機構統計報告顯示,隨著新一代ADC藥物相繼獲批上市,ADC藥物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9億美元飆升至2025年的100億美元。目前全球約有53個ADC藥物處于臨床開發階段,其中,約1/3處于Ⅱ期/Ⅲ期階段,還有相當數量的藥物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
從全球市場來看,目前已上市的ADC藥物僅有2個,分別是武田/西雅圖遺傳學公司的Adcetris,及基因泰克公司的Kadcyla。ADC藥物的市場潛力還有待進一步釋放。
“我們非常高興ARX788作為一款新型位點特異性抗體偶聯藥物取得重大進展,這也標志著我們創新的EuCode技術平臺已經能夠進行商業化產品開發。”Ambrx首席執行官Alex Qiao博士表示。
據悉,Ambrx是美國一家臨床研發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其專有技術平臺能將藥物活性分子更精準地偶聯到蛋白大分子內的特定位置。旗下創新產品線不僅包括抗體藥物偶聯物,還包括雙特異性及多特異性藥物偶聯物,以及長效治療性蛋白。
2015年5月,Ambrx公司被復星醫藥集團、厚樸投資、光大控股醫療健康基金以及藥明康德聯合收購。
除了浙江醫藥與復星醫藥,包括榮昌、恒瑞、海正、中信國健在內的數十家涉足單抗領域的國內企業也已布局ADC藥物。其中,榮昌研發的ADC抗腫瘤新藥RC48已進入臨床研究,也是我國批準的首個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ADC藥物。
生產外包:多環節技術挑戰
此外,統計報告還顯示,目前有70%~80%的ADC藥物生產為外包,外包企業可提供包括小分子毒素、抗體以及偶聯技術的開發,甚至后期臨床使用的ADC藥物的生產等服務。不過,僅有少數外包企業具有開發連接物和細胞毒素能力,能夠提供ADC藥物共軛技術服務的企業則更為稀缺。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CRO/CMO企業能夠針對上述問題加以突破,很有可能借力ADC藥物研發熱潮占據領先地位。
作為此次Ambrx和浙江醫藥合作的重要部分,藥明康德為ARX788提供了從單細胞克隆到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的全方位一體化研發服務,已成功完成新型毒素和連接子、非天然氨基酸定點偶聯抗體,ADC藥物原液和制劑的全部工藝開發、放大和cGMP生產以及所有的非臨床研究。
據了解,ARX788是首個利用非天然氨基酸將毒素偶聯到抗體技術開發的特異性ADC,同時也是目前已知此類ADC首次大規模生產并應用于臨床。
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在短短20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這一復雜的ADC項目的全部藥學和臨床前研究工作,這也再次體現了我們國際水準一體化生物藥研發平臺的卓越能力和巨大價值。”
有業內專家曾指出,ADC藥物制備工藝復雜,且該藥物的生產車間對于環境的要求遠高于生產一般生物制品cGMP車間。重組抗體制備、化學藥物與抗體的偶聯反應,ADC藥物的制劑與質控等多個環節挑戰重重。
如何構建新一代穩定性“連接物”,建立可靠的ADC藥物質控體系,以及保證藥物生產車間資金持續投入等,是ADC藥物產業化開發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www.PharmNet.com.cn 2016-03-31 醫藥經濟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69782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