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字號 16

《中醫藥法》出臺會給藥店帶來哪些重大變革?

2015年12月16日

12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中醫藥法(草案)》。從1983年首次立法提議算起,中醫藥立法的呼聲迄今已有32載。

2015年,國家對中醫藥的重視非常明顯。為支持中醫藥發展,今年5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這是我國第一個關于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國家級規劃。

2015年10月29日,中國國家標準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中藥方劑編碼規則及編碼》、《中藥編碼規則及編碼》和《中藥在供應鏈管理中的編碼與表示》等3項中醫藥國家標準,于12月1日起實施。三項標準的實施標志著中國將實施統一的中藥、中藥方劑、中藥供應鏈編碼體系。

即將頒布的《中醫藥法》,預計會在哪些方面做出重大變改呢?長期關注中醫藥立法的人士綜合前期多項行業政策法規,以及《中醫藥法》征求意見內容,對此進行了分析解讀,而最終的法律條文還要以全國人大最終發布為準。

1發展原則

一是中西醫并重

堅持相互學習,鼓勵西醫學習中醫,深入了解中醫,從而促進中西醫結合。改變中醫面對西醫的弱勢地位,提升中醫藥和從業者在本機構乃至整個社會中的地位。

二是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發展中醫藥

私人中醫機構享受與政府中醫機構同等待遇,提倡廣泛深入民間、多種形式的中醫藥服務。預計會降低中醫門診開辦門檻,鼓勵和保護民間“土中醫”和“坐堂醫”等。

三是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與優勢

回歸中醫藥自身傳統和特點,不得套用西醫西藥標準管理和發展中醫藥,制定中醫藥自身的標準,掌握全球中醫藥的話語權。

四是強化中醫管理局職能

改變長期以來中醫藥產業“九龍治水”不利局面,預計可能將中醫診所等審批管理權劃歸中醫藥管理局。

2中醫藥服務

一是建立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保障全民享受中醫藥服務的權益,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甚至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二是明確中醫醫療機構的定位

確定中醫院必須偏重于提供中醫藥服務,明確服務內容和項目,從而改變長期以來中醫院以西醫為主的“掛羊頭賣狗肉”現狀;預計專門的中醫診所可能不得提供西醫西藥服務。

三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預防保健作用

鼓勵和支持全科醫生;將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在疾病預防與控制中積極運用中醫藥技術和方法。例如: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和重大傳染病時,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預先調劑或者煎煮湯劑,以備防疫所需。

3繼承創新

一是回歸傳統強調基礎

在重視《四大經典》基礎上,鼓勵中醫藥學術爭鳴,支持學術流派發展。注重實戰,基于實踐開展多種形式中醫教育。

二是建立學術傳承制度

這種傳承既包括傳統知識產權的保護;又包括師徒傳承、流派傳承;以及中醫學術、中藥技術等的學習傳承。

三是實行中醫執業醫師分類管理

專門設立傳統中醫師,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的,可以申請參加傳統中醫師資格考試,并取得相關的中醫行醫資質。

4中藥發展

一是加強中藥資源保護

對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實行動態監測和定期普查,出臺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分級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制度。接下來,不排除會對野生藥用資源征收資源保護基金或稅收的可能。

二是支持道地中藥材良種繁育

和品牌培育扶持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建立道地中藥材評價體系。形成獨特的中藥材“優質優價”良性發展體系。

三是保護中藥飲片炮制技術

在支持應用傳統工藝生產中藥飲片同時,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制中藥飲片。

四是給予民間中醫藥寬松的發展環境

鼓勵和扶持民間中醫生加強培訓學習;具備中藥材知識和識別能力的鄉村醫生可以自種、自采甚至自用地產中藥材;支持利用傳統工藝配制中藥制劑如膏丹丸散等,并與成藥等區別管理。

5文化知識傳播

一是將中醫藥文化建設納入國家文化發展規劃

鼓勵向海內外傳播中醫藥文化,將每年10月11日定為“中醫藥日”。

二是堅持科學精神,反對和抵制偽科學

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打著中醫藥的旗號損害民眾利益,損害中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否則將必究法律責任。

6保障措施

一是將中醫藥納入醫保體系

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城鎮醫保、職工醫保和新農合定點機構;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飲片、中成藥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二是推進中藥的優質優價

對中藥中華老字號、著名商標等優質產品,在定價、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

三是通過法律形式明確各級政府責任

如各地必須出臺相應的地方中醫藥發展規劃,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傾斜;不經省級政府部門批準,地方不得擅自合并、撤銷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改變其性質等。

www.PharmNet.com.cn 2015-12-14 中藥材天地網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616586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