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藥業新聞
藥業新聞
字號 16

藥品O2O火熱 已成傳統藥店與醫藥電商最后的戰場?

2015年09月28日

9月1日,杭州知名連鎖藥店——九洲大藥房宣布推出線上訂藥線下送藥的O2O服務。O2O送藥服務在近一年時間里似乎已經逐漸成為了實體藥店的標配。

曾有一位老總總結過去10多年的從業經歷:“早年藥店開會,大伙一坐下來就開始談擴張布局,后來就開始談多元化,而現在大伙一見面就開始大談電商,感覺不聊聊醫藥電商就都已經跟不上潮流了。”如果說2012年以后藥店界的熱詞是“醫藥電商”,那么2015年之后很可能又要再增添一個新的熱詞——“O2O”。

O2O傳統企業接入電商最佳方式?

O2O(online to offline),顧名思義就是線上訂單線下配送,不少媒體為了能夠讓消費者迅速明白O2O的含義,甚至將其翻譯成了“送藥APP”。事實上,媒體這樣的釋義也并沒有很大謬誤,O2O甚至可以看做“電話送藥”的互聯網升級版。

從概念來看,“藥品O2O”的概念也絕非新近提出的名詞。相反,早在醫藥電商初創之時,O2O的概念早已如影隨形。由于藥品的特殊性,第三方公司配送資質問題一直飽受爭議,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業內都認為,要解決藥品配送資質的問題,最佳的解決方法就是采取O2O形式運作。然而隨著醫藥電商不斷發展壯大,關于藥品O2O的爭議逐漸淡出了行業的視野。

然而,這樣的情況在2015年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多不勝數的藥品O2O平臺開始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在行業視野當中:搜藥送、快方送藥、叮當快藥、藥去哪、藥給力、送藥360……這些平臺的投資方有來自互聯網界的,也有來自傳統制藥工業的,甚至還有來自傳統連鎖藥店的。

“藥去哪”APP是由北京德威治連鎖藥房投資的藥品O2O平臺。與上述那些APP相比,7月份正式上線的“藥去哪”無疑是一枚新兵。在成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就已經得到了多家連鎖藥店支持:8月19日,藥去哪宣布攜手春天大藥房醫藥連鎖、昌平藥材醫藥連鎖、德必康醫藥連鎖、德威治醫藥連鎖、廣惠康醫藥連鎖、恩濟堂大藥房、京芝堂醫藥連鎖、祝您健康大藥房在京舉行簽約儀式,各大藥店連鎖旗下一百五十余家藥店加入藥去哪服務體系當中。

“藥去哪”創始人兼CEO張孟表示,之所以投入創立“藥去哪”,主要是看中了近一年多來市場與政策層面的變化:“一方面,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醫藥行業受政策影響特別大,在政策傳遞積極信息,對藥品O2O有著積極推動的作用。”

張孟同時指出,目前醫藥O2O的興起,與整個藥店圈大環境變化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近年來,醫藥電商發展勢頭強勁,使得傳統藥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部分連鎖藥店嘗試投身互聯網開店,但同時擁有著線下門店重資產的實體藥店始終在線上難以突圍。而O2O的模式,則是要通過互聯網手段,結合實體藥店,打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我國連鎖藥店布局密集,線下資源豐富為藥品O2O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張孟認為,正是在線下企業感受到來自互聯網壓力,醫藥O2O的出現才顯得如此的迫切。

事實上來看,實體連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壓力的確不小。即便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連鎖龍頭藥店——鴻翔一心堂也于近期指出:“互聯網時代,最大的門店是網上藥店。”并表示線下不會再往特大型藥店發展,線下藥店逐漸縮小是未來的趨勢。有分析指出,在醫藥電商大潮正式到來之前,O2O就成為了線上線下的“最后的戰場”。如果電商新貴先搶到了線下的流量,那則是對傳統藥店的顛覆;反之,如果傳統大佬不僅穩住了線下的流量,還搶到了線上的流量,那就算是打贏了這場保衛戰。

京東健康到家總經理邵清認為,藥品O2O的興起,代表的是“電商”回歸商務本質的一種體現:“O2O的本質核心,是傳統企業的商務模式的升級。傳統企業利用互聯網+的手段提高自身運營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線上業務嫁接到線下, O2O的方式能夠讓現有的藥店繼續保有用戶甚至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用戶,自然就能夠迅速得到傳統藥店的歡迎。”

邵清特別指出:“很顯然,O2O已經成為零售連鎖藥店進入電商的首選模式。”

大平臺O2O介入混戰與資本強勢推動

藥品O2O的火熱,除了電商新貴對實體藥店帶來的壓力。眾多平臺在今年展開的O2O大戰同樣實實在在推了藥品O2O一把。

有媒體把2015年稱之為O2O混戰元年。自從進入2015年,O2O市場就開啟了春秋混戰模式。百度、支付寶、美團、大眾點評,全都把2015年看成了生死之年。O2O的品種也從生鮮、水果,一直打到外賣早餐。盡管電子商務已經相當成熟,但一些商品的特殊性,給O2O仍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而藥品O2O正是看準了這一空間,開始悄然進入到O2O浪潮當中。

上海醫藥在今年4月份正式宣告成立上海醫藥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方向定位“處方藥O2O醫藥電商”。上藥于8月18日作價9億元增資上藥云健康,京東以現金1億元以及平臺資源作價人民幣5,150萬元參與增資。

8月13日,國內知名城市生活消費平臺——大眾點評宣布,將與仁和集團旗下O2O平臺“叮當快藥”開展深度合作,在大眾點評打開醫藥入口。與大眾點評同時展開合作的還有另外一家藥品O2O平臺“藥給力”。隨后,8月25日,百度外賣宣布與叮當快藥展開戰略合作。

除了大眾點評、美團、京東等平臺以外,百度也在今年4月正式推出“藥直達”O2O服務。乘著各大平臺的東風,藥品O2O流量隨即獲得了提升,而藥品O2O的加入同樣也使這些平臺品類得以完善。

在市場的推動下,藥品O2O對資本的吸引力也一再突顯。

今年1月,益佰制藥宣布出資2000萬元與有著“醫藥界大眾點評”之稱的“掌上藥店App”共同開拓藥品零售的O2O市場。“藥給力”是由北京思邈互聯醫藥科技開發的一款健康服務類手機軟件,6月4日,在上線短短4個多月的藥給力內已經完成了A輪數千萬人民幣的融資。同月,另一款醫藥O2O APP“快方送藥”創始人熊華林向媒體透露,已經完成5000萬RMB的A輪融資。

短期高額的吸引風投能力,吸引更多的開發者投身到藥品O2O市場開發當中。但盡管如此,目前任何一個平臺都遠遠稱不上成熟。對于全國43.5萬家藥店而言,藥品O2O合作的藥店都還只是冰山一角。

直擊工、商、消費者多方痛點

藥品O2O從出現開始就承載著“快捷高效”的標簽,希望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目前醫藥電商所不能解決的核心問題。在邵清看來,藥品O2O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絕非偶然,而是這種模式的出現實實在在擊中了各方的痛點。

邵清認為,藥品的O2O主要是解決了目前醫藥電商尚未解決的三大痛點:“一是時效性的痛點。過去藥品大多委托第三方進行配送,時間大多較長且難以控制,因此急性病用藥在線上難以銷售。通過O2O場景下門店高密度布點的特點,能使藥品配送時間大幅降低,讓傳統B2C場景下難以開展的急性病用藥送藥的時效性得以滿足;二是政府監管的痛點。由于由于O2O的場景能使線上交易與門店監管一體化,使得區域監管更為容易,有利于監管者實施監管義務,降低監管成本;三是工商合作的痛點。在傳統B2C模式下,由于線上線下價格難以協調,很容易造成線上線下的業務沖突,這也是許多工業企業不敢貿然建立線上銷售體系的原因之一。而在O2O模式下,銷售都發生在店面當中,不影響既有的供貨格局與價格體系,因此更有利于工商雙方的合作。”

張孟則認為,O2O還從服務方面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藥品屬于特殊商品,消費者選購時往往需要專業指導。傳統B2C主要能夠提供產品,但缺乏面對面的交流與服務。通過O2O的形式,患者可以與藥店面對面交流,解決了服務缺失的問題。”

但盡管如此,邵清坦言目前藥品O2O還處于探索階段,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就我看來,O2O存在一大矛盾:流量和配送資源匹配的問題。藥店人手一般而言比較緊張,難以騰出空余的人手進行配送。如果線上流量帶來利潤不足以支持增加人手的情況下,采用店員配送是不經濟的也是不合理的。這就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配合解決,這需要創業者們共同解決。”

www.PharmNet.com.cn 2015-09-16 醫藥經濟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61406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