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字號 16

醫藥企業大考臨近 取消統一定價還只是開始

2015年06月16日

以取消政府定價為要義的新一輪藥價改革,將使一大批醫藥企業面臨更多挑戰。究竟有怎樣的后續配套改革機制?這一點不僅牽動著藥企乃至整個醫療行業的神經,也正在檢驗政府權責的邊界以及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這項新政在醫療市場引發的反應,明顯沒有人們此前想象的那么劇烈。

根據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家衛計委、人社部等部門聯合發出的《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最近幾年一直在探索的藥價改革中,國家政策調整可謂一波接著一波,但效果平平。這新一輪藥價改革能否讓居高不下的藥價借著市場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在各種政策圍攻下,醫藥企業又面臨著哪些新的變化與挑戰?他們曾經作為高利潤行業的享有者,在藥價改革中又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最終能不能成為市場中的自由主體?”一位多年致力于醫改研究的專家告訴《法人》記者,《通知》雖然取消了絕大部分藥品的政府定價,讓成千上萬的藥企似乎離市場更近了一步,但由于缺少相應的配套改革措施,醫藥企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面臨的問題可能更加復雜。

取消統一定價還只是開始

“如果醫藥行業都不掙錢了,那么還有什么行業掙錢?”一位不愿具名的醫療業人士向《法人》記者感慨,不管藥價怎么改,醫藥行業都必須要生存,要盈利。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的行業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收入24553.16億元,行業利潤率約為10%,增加值同比增長12.5%,增速較上年下降0.2%,但仍高于工業整體增速4.2%,在各大工業大類中位居前列,醫藥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仍在提升。

但剝去這些光環,從去年各季度的累積增速來看,下半年的增速已出現下降趨勢。2015年第一季度,這一數據仍在繼續下降,而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成為增速的主要力量,這也就意味著藥品市場的增速下滑更加明顯,曾經輝煌的藥品市場正在經歷著一場漸行漸近的風暴。

“醫藥行業向來是眾所周知的高利潤行業,然而近兩年的一系列醫藥改革政策正使得醫藥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利潤壓縮。”一家小型藥企的負責人表示,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醫藥企業來說,“撐得過今天,也不一定撐得過明天。”

藥品統一定價政策,是2000年開始實施的,即由價格主管部門對醫保目錄內藥品和目錄外特殊藥品實行政府指導價(最高零售限價)管理。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藥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化競爭越來越充分,政府定價的弊端也逐漸顯現,不僅不能及時反映和引導市場供求,與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也存在功能上的重疊,此外,對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的拉低作用越來越弱。

據介紹,早在2014年,衛計委、發改委等部門就制定實施了低價藥政策,放開了一批低價藥品最高零售限價,這顯然有利于企業根據市場調節價格。隨著大病醫保用藥談判機制擴大實施,一些新藥通過談判納入了地方醫保基金支付范圍。這為今年的全面放開統一定價做好了鋪墊。

“事實上大部分醫藥企業并不是很在乎取消統一定價,這一舉措的真正意義在于為藥品的市場化改革開了個頭。”北京鼎臣咨詢機構史立臣告訴《法人》記者,“由于統一定價是最高零售限價,即藥價的天花板,但是在實際的藥品市場中,藥價都遠低于這個價格。即使這一限價放開了,藥價也基本不會突破這一限定。關鍵在于由于歷史因素,一直沒有人敢動這個天花板,現在取消了國家對于藥品價格的管制,市場化的趨勢就顯現出來了。”

“統一定價的取消對大部分醫藥企業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省級政府統一招標以及醫保兩道門檻,使得他們的價格遠沒有觸碰到天花板,他們更加關注的是后續的改革。”北京時代方略醫藥行業高級研究員黃屹向《法人》記者表示。

根據《通知》中的定價方式分類,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暫由政府管理,醫?;鹬Ц兜乃幤分贫ㄡt保支付標準,專利、獨家生產藥品建立談判機制,醫保目錄外血液制品、國家統一采購的預防免疫藥品等進行招標采購或談判。其他原來實行市場調節價的藥品由生產經營者自主制定。

對于政策的具體落實,某藥品銷售企業經理吳江告訴《法人》記者:“由于國家政策和措施還存在很多不明確的方面,比如分類定價之后由哪個部門來核準價格等,所以放開統一定價的定價水平還有待觀察。”

血液制品藥企或成贏家

目前,取消統一定價對于大部分醫藥企業雖然沒有直接影響,但是對于藥品市場的一個大類產品——血液制品——卻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

“血液制品一直是處于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統一定價把它的價格卡住了。現在放開定價肯定會漲價。”北京時代方略醫藥行業高級研究員黃屹說。血液制品多數均在醫?;蚧幠夸泝?,需要漿站審批,供給端也受到漿源的限制。長江證券的行業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采漿量約在5500噸,缺口超過3000噸。并且自2001年起國家就沒有再發放過血制品企業牌照,目前市場中僅有二十多家企業持有牌照,而血液制品的稀缺性價值就被統一定價所掩蓋了。

有關資料表明,血液制品是指各種人血漿蛋白制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胎盤血白蛋白、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組織胺人免疫球蛋白、特異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復合物、人纖維蛋白原、抗人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等,涉及二十余款醫藥產品。

隨著國內股票市場重啟IPO,一些成長性好的醫藥企業實現了上市融資,2014年有11家醫藥工業企業上市,融資額近50億元。目前的上市血液制品生產企業中,如華蘭生物血液制品業務占收入86%,2014年采漿量540噸,實際投漿約450 噸,預計2015年投漿量將達到550 噸左右。博雅生物的血制品業務也占收入67%,雖然市值較小,但作為江西唯一的血制品生產企業,年采漿量也有130 噸左右。但是卻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

“由于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漿的采集難度增加、成本升高,近年來在正常的銷售渠道利潤已經非常低了。比如,包含醫院的定價加成15%,白蛋白在醫院的售價是375元,但是黑市上的價格就能達到五六百元。”北京鼎臣咨詢機構史立臣介紹說,“絕大部分的化學藥產品和中藥產品,都會采用申報價格時虛高,而在實際藥品市場上采用低價競爭,但仍然可以保證利潤的方式,藥企之間也都形成了默契,發改委也不會糾察。這對于血液制品明顯不適用。血液制品企業一定是最期待取消統一定價的藥企了。”

黃屹表示:“有一些血液制品企業由于產品在正規市場賣不出價格,就轉而投向了黑市。取消統一定價對于他們是利好政策,對于市場的規范性也有幫助。對于藥企來說,血液制品是目前比較明顯的收益品類,比較類似的產品還包括一些藥品本身價值很高的,但是以我國目前的制藥水平來看,這一類產品非常少。”

吳江有著多年銷售藥品的經驗,根據他的判斷,取消統一定價對臨床藥品的沖擊肯定要大于OTC(非處方藥),尤其是對于醫保統籌工作做得好的地區更加敏感。臨床藥品中的虛高價品都可能有一定幅度的降價??偟膩碚f這次放開藥價對于OTC市場來說是一個公平的競爭,但藥店零售只占藥品銷售的10%不到,患者還是聽醫生的,特別是心腦血管品種,??朴盟幓颊哌B選擇權都沒有了。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藥品價格放開,OTC企業將獲得提價權利,而品牌OTC有提價能力,未來價格逐步上調以體現品牌的溢價,同時提價將提升藥店終端銷售品牌藥品的獲利能力,也有利于品牌OTC的終端銷售;品牌OTC提價,藥店終端也會隨之受益。

相對于一直承受降價壓力的處方藥行業,OTC行業競爭更為市場化,部分企業已經建立了自身的品牌、渠道等優勢,對后進入者形成壁壘。

不得不面對更多談判對手

“藥企首先要面對的談判對手就是‘醫保’,目前還沒有醫保單獨招標的環節,未來理應是誰花錢誰就具有話語權,國務院的文件已經規定,未來醫保會成為支付主體,那么醫保現有的主管部門衛計委、人社部,都將會在醫保藥品定價掌握話語權。各地的醫保議價機制也會有所不同,這一部分也是醫藥企業之前所沒有接觸的。”史立臣分析道。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4年基本醫保參保(合)率穩定在95%以上,其中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增加2702萬人。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人均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20元,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到人均90元,城鄉居民醫?;鹪鲩L17%以上。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面實施,覆蓋人口已達7億人。全年商業健康保險收入1587億元,同比增長41.3%。未來醫療體系中,醫保的地位可想而知。

吳江也認為,目前醫保部門的權力最大,以OTC市場為例,杭州、寧波、溫州都是生產單位、品種、規格、價格都合規才能給你醫保條碼,否則的話就不能進入醫保體系。當然臨床藥品中大部分都是基藥,中標品種才能使用醫保??貎r還是要從醫療結構著手,主要就是醫保用藥,自費品種的價格是患者可以自愿選擇的,至于醫保和醫藥企業的對接形式要等政策明確了才知道。

除了醫保這一巨頭之外,新一輪的醫藥政策改革也將使醫藥企業直接面對更多的談判對手。

“取消統一定價之后,下一步就是省級政府招標。”史立臣說道,“根據目前的改革方向,省級政府招標應該會被取消,也就意味著醫藥企業即將面臨大量的醫聯體(醫院聯合體)與單體醫院。”

在目前各省均施行的藥品招標制度中,每年由各省發出藥品采購公告,而藥企的競相投標之后,中標價即為醫院采購本企業藥品的最高價。相當于招標辦的成為眾多醫院以及醫藥企業之間的議價平臺,而藥企基本上只需要同招標辦溝通。這一環節一旦撤銷,醫藥企業的產品定價就需要同每一家單體醫院進行溝通,這也意味著巨大的談判成本。

據史立臣介紹,目前美國就有醫院自發形成的醫聯體,一些國家也有政府主導的,并委托一家企業為他們采購藥品,要求要拿到最低的價格。“中國也會形成這樣的醫聯體,可以節省交易成本,并形成談判優勢。當然這種變化只是短期的,之后還會涉及新層面的改革。”

目前,全國各地分布著約6800家城市公立醫院。2010年,我國在17個城市啟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2014年試點城市擴大到34個,今年改革試點城市將增加到100個。

“這也就意味著17年之前,醫藥企業還可以同醫院議價,但17年之后又會產生新的模式。因為要破除以藥養醫,就必須要砍掉醫院內部的藥房,或者至少砍掉很大一部分,就會形成新的藥房托管機制,醫保、醫院、藥房、藥企,新的議價結構會逐漸形成,醫藥企業要從現在著手準備。”

利潤壓縮倒逼藥企轉型

除了統一定價的最高限制之外,藥企最終的產品價格還要經過省級政府的統一招標這一環節,此外“二次議價”從隱性到顯性,這也正是目前藥價被壓低的主要門檻。

“招標價被壓得太低了,我們已經有部分藥品在今年的省級藥品招標中棄標了,而且是我們的獨家藥品。這種現象不止我們一家。”趙華是剛剛進入某大型國有控股藥企的市場部工作人員,雖然對于國企工作的穩定性比較放心,但是藥企普遍面臨的生存壓力,以及不時傳來的其他企業的裁員消息還是讓他感到擔憂。

2014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對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通過醫??刭M和招標采購,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同時對取消政府定價后的監管措施做了明確規定。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后,將按照“統籌考慮、穩步推進”的要求,從四個方面加強監管,促進建立正常的市場競爭機制,引導藥品市場合理形成價格。

史立臣認為,這項政策意味著此前被明令禁止的“二次議價”的公開化。

湖北、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份先后放開二次議價。在省級藥品招標已經將價錢壓得很低的基礎上,再由醫院出面同藥企議價,進一步的壓縮使得很多企業出現了困境,小企業甚至難以為繼。

據上述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介紹:“今年的招標和議價,政府會先設定一個值,一般會比去年的招標價格低10%~20%,如果你不接受就不可能中標,很多企業因為產品成本較高,就只能退出招標,最終一些原本價廉的優質藥品就不能進入市場。”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分析稱,造成醫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增長放緩的主要因素包括,醫保控費擴大實施范圍,醫療機構醫藥費用增長幅度受到限制;藥品招標促使制劑價格繼續降低,2014年公布中標結果的地區藥價不同程度下降;非處方藥銷售增長慢。根據醫藥商業統計快報,2014年藥品零售市場比上年增長8.6%,增速降低3.4個百分點,慢于整體市場增速。

黃屹認為,目前醫藥企業的主要壓力就是國家政策對于市場非理性的干預較多。“當省級招標價格比成本還低時,產品的質量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了。同樣的產品,雖然我的質量更好,但價格達不到要求,劣幣驅逐良幣,使得很多質量合適的產品并沒有被采用。”

“我們目前壓低招標價格的傾向與日本的藥品價格管控比較相似,同樣是比較嚴苛,但是我們保證藥品質量的體系又沒有跟上。”黃屹表示,“壓價有一個限度,不能低于成本。日本可能就將這個價格設定在保證質量的藥品成本之上,而我們有時的價格只能購買到質量并不合適的藥品。”

趙華還向記者介紹:“藥品的價格里面確實存在一定的百分比是用于非正規營銷手段的,但是利潤的壓縮如果直接導致與醫院或醫生的溝通不暢,那么你的銷售業績就會受到影響,進而企業收入減少,只會形成惡性循環。”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醫藥行業的很多人員都面臨轉行的壓力。“醫藥企業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模式來轉嫁這種利潤壓力,比如將原有的醫藥代表(銷售雇員)轉變為‘合伙人’模式,即醫藥代表需要自己承擔銷售風險,庫存積壓企業并不理會,但是業績優秀的話收入也會有很大的提升。”黃屹說。

據了解,利潤的減少對于醫藥企業的創新影響也不小,對于有能力生產一些高利潤產品并維持穩定現金流的企業,還有一定的能力去維持創新,但處境也很艱難。至于一些小企業就沒有這個余力了。

請政府拿開干預之手

有專家指出,取消藥品統一定價雖然并不意味著取消政府對藥品市場的干預,但是確實為藥價市場化打開了一扇門。而在市場化模式中,政府將如何定位并把握自己的角色,這也將對醫藥企業的發展規劃形成重要的影響。

世界銀行對85個國家曾進行了一項研究,以企業遵從國際質量標準的程度作為度量標準,對市場管制和市場指標兩個項目做了比較。結果發現,一個國家的管制越嚴重,審批程序越多,企業反而越不遵守國際質量標準。他們還發現,隨著審批程序的增多,污染并沒有減少,中毒事件發生的概率在上升,地下經濟、地下就業的比例在增加,但是企業的盈利并不增加,就是因為增加了大量非正常的交易成本。最近披露的有關2014年世界藥品安全犯罪案件有1.1萬件,光是流通、監管領域查辦的職務犯罪就2286人,這些都是與管制有關的。

張維迎在談到醫藥行業的亂象與改革時曾公開表示:“我感覺現在的醫藥行業比較亂,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政府管得多。政府管制不僅自己失敗,最大的麻煩還是破壞了市場聲譽機制。如果每個企業、每個人都特別重視自己的聲譽,就不需要政府管制,反之則需要管制。一開始管制多的話,企業會注重聲譽,但是管制得過多之后,企業也就不重視了。如果真正想讓市場能有效運作,使醫藥市場更值得患者、病人信賴,最重要就是要放松管制。當然,這是一個過程,不是說一下子都廢除管制,一定要給大企業有品牌的成長空間,最后由他們去主導市場秩序。”

對于必要的重大疾病藥品一定要嚴加控制。“政府要做監控者而不是實際操作者,”史立臣認為,“每一個國家、省份都有自己的疾病譜,國家據此所確定的發病率較高的重大疾病,政府一定要做好控制,如中國發病率最高的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但是目前這些疾病的核心治療產品都是進口的,而我們在與外國醫藥企業的價格談判機制還沒有形成。”對于同一款產品,我國進口藥品價格往往高于其他國家地區,就是因為沒有形成有效的價格談判機制,而采用外國藥企申報的價格。

此外,對于醫藥行業的市場發展也需加以引導。黃屹認為,要實現藥企利益與病患利益的平衡,就需要加強目前醫藥企業的淘汰力度。“中國目前有4000多家醫藥企業,而美國只有200多家。很多的藥企都是縣級的小企業,產品只能輻射到縣。如果能夠通過提高生產標準等方式,把醫藥企業減到1000家左右,讓有實力、產品比較優秀的企業市場加大,減少邊際成本。藥企能夠增加收入的同時,百姓也可以享受更實惠而質優的藥品。

而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衛生費用納入GDP的考核方式使得醫藥企業競爭必然面臨政府保護以及區域割據的問題。“以藥房托管政策為例,雖然有很多大型藥企都有自己的連鎖藥店,但是他們卻很難獲得藥品托管的委托,就是由于涉及地方財政收入的問題,沒有人愿意把這個收入讓給其他地區的企業。所以還要盡量減少政府的干預。”史立臣提出。

“取消統一定價之后,下一步就是省級政府招標。”史立臣說道,“根據目前的改革方向,省級政府招標應該會被取消,也就意味著醫藥企業即將面臨大量的醫聯體(醫院聯合體)與單體醫院。”

在目前各省均施行的藥品招標制度中,每年由各省發出藥品采購公告,而藥企的競相投標之后,中標價即為醫院采購本企業藥品的最高價。相當于招標辦的成為眾多醫院以及醫藥企業之間的議價平臺,而藥企基本上只需要同招標辦溝通。這一環節一旦撤銷,醫藥企業的產品定價就需要同每一家單體醫院進行溝通,這也意味著巨大的談判成本。

據史立臣介紹,目前美國就有醫院自發形成的醫聯體,一些國家也有政府主導的,并委托一家企業為他們采購藥品,要求要拿到最低的價格。“中國也會形成這樣的醫聯體,可以節省交易成本,并形成談判優勢。當然這種變化只是短期的,之后還會涉及新層面的改革。”

目前,全國各地分布著約6800家城市公立醫院。2010年,我國在17個城市啟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2014年試點城市擴大到34個,今年改革試點城市將增加到100個。

“這也就意味著17年之前,醫藥企業還可以同醫院議價,但17年之后又會產生新的模式。因為要破除以藥養醫,就必須要砍掉醫院內部的藥房,或者至少砍掉很大一部分,就會形成新的藥房托管機制,醫保、醫院、藥房、藥企,新的議價結構會逐漸形成,醫藥企業要從現在著手準備。”

www.PharmNet.com.cn 2015-06-03 法人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89207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