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藥業新聞
藥業新聞
字號 16

血制品成藥改贏家 數據詳解哪些企業或受益

2015年06月01日

近段時間,醫藥界朋友的微信圈幾乎被同一條新聞刷屏:國家發改委在5月5日發布的《關于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要求,從2015年6月1日起,通知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仍暫時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實行最高出廠價格和最高零售價格管理外,對其他藥品政府定價均予以取消,不再實行最高零售限價管理,按照分類管理原則,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通過不同的方式由市場形成價格。藥品價格放開政策的落地讓不同領域的醫藥企業迎來利好或變局。

血液制品原屬于國家法定定價品種,多數均在醫保或基藥目錄內,屬于目前為數不多供不應求的一類特殊藥品,由于血漿站需要審批,供給端受漿源的限制,增長較慢,但實際臨床需求則非常剛性。取消最高零售價對于血制品行業而言,多數認為是“量價齊升”的長期利好。

血液制品分布

血液制品屬于生物制品范疇,一般是指以健康人血漿為原料,采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從血漿蛋白質中分離提純制備的生物活性制劑。指各種人血漿蛋白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胎盤血白蛋白、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組織胺人免疫球蛋白、特異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狂犬病、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復合物、人纖維蛋白原、抗人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等。下文將從現有市場的競爭狀況了解,看看未來有哪些企業或將受益。

血液制品由于進入技術門檻較高,現僅有近40多家企業在競爭,樣本醫院數據庫顯示血液制品前四位品種合計份額超過70%,市場呈高度集中型,品種分布以人血白蛋白居多,占57.9%的比重;其次是人免疫球蛋白,也有18.4%;其他血液制品如人血丙種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復合物的占比均在5%以下(見圖1)。

人血白蛋白市場態勢

人血白蛋白占血漿總蛋白的40%~60%,是由健康人體血漿經過低溫乙醇蛋白分離法提取,并經病毒滅活處理制成。是臨床急救的“生命藥”,主要用于失血創傷和燒傷等引起的休克以及腎病引起的水腫、腹水等危重病癥的治療。之前由國家發改委制定最高零售價格,如國內生產的20g(凍干粉)/瓶人血白蛋白,統一最高零售價格為608元,國內生產的10g:50ml/瓶人血白蛋白,統一最高零售價格為360元,邊遠地區可根據當地情況作適當比例的調整。但由于人血白蛋白醫院和藥店配備量不足,奇貨可居造成“黑市”價格混亂。

近五年來,人血白蛋白復合增長率為18.2%,最高峰2010年增速高達35.5%,隨著國家對違規的漿站的整治、對品種的規范化使用,銷售規模保持上升,但增速放緩,2013年開始回暖,2014年增長達23.6%(見圖2)。

具體到廠家競爭格局,前三廠家均是外資企業,合計占了82.9%,其中杰特貝林制藥在中國上市的產品有德國、美國、瑞士不同產地,位居首席,共計瓜分了人血白蛋白品種47.2%的市場,百特公司隨后,份額是首位近一半;其他企業表現較好的有山東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都蓉生藥業、華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萊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見圖3)。

人免疫球蛋白競爭格局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上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屬于重要的免疫效應分子,多數為丙種球蛋白,由兩條相同的輕鏈和兩條相同的重鏈所組成,在體內以兩種形式存在:可溶性免疫球蛋白和膜型免疫球蛋白。與人血白蛋白的區別在于:球蛋白在注射后3~4周內能明顯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屬于人工被動免疫制劑,但會隨著抗體含量逐漸減少以致消失。白蛋白則不是直接增強免疫力,是通過補充體內的白蛋白成分改善營養狀況,達到增強免疫的作用。

球蛋白除了在臨床上以人免疫球蛋白占絕對主導,壟斷75.6%的市場,而兔抗人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分別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三者合計占了91.6%的市場(見圖4)。

人免疫球蛋白廠家有近26家,該品種五年年復合增長率在19.0%,略高于人血白蛋白年復合增長率,增幅在2014年比上年度增長26.2%,競爭廠家中主要以國內廠家為主,前四廠家合計份額達66.7%,河南華蘭生物工程制藥以20.4%的份額領先,隨后的山東泰邦生物和成都蓉生藥業分別列席三甲(見圖5、圖6)。

(數據來源:標點信息米內數據庫)

由于血制品供需不平衡,隨著6月1日開始放開價格管制,很多血制品企業均表明會考慮漲價,而從敏銳的資本市場來看,從中受益的上市公司如天壇生物、博雅生物、華蘭生物、博暉創新、沃森生物、上海萊士等,除個別停牌外,均迎來股價反彈。我國血液制品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更多的外企占據優勢,國內企業如能借此契機市場迅速爭取先機,將迎來新的格局。

www.PharmNet.com.cn 2015-05-12 醫藥經濟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675766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