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藥業新聞
藥業新聞
字號 16

貴州大健康醫藥產業“底氣”十足

2015年03月02日

醫藥網2月26日訊 作為全國四大中藥道地產區之一,如今的貴州大地,可謂遍地中藥材飄香。

到2017年,我省中藥材種植和保護撫育面積達將到600萬畝,中藥材總產值從162億元增加到260億元以上,醫藥工業總產值從300億元增加到800億元,確保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來自中藥材產業。

1. 貴州出產326種重點中藥材

作為全國有名的金釵石斛主產地,赤水金釵石斛鼎鼎有名。

赤水位于川黔邊緣植被區,是石斛、梔子、木瓜最理想的生長地。像石斛一樣馳名的中藥材,我省還有很多,如萬山朱砂、大方天麻等。

2014年6月,貴州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推進會在銅仁召開,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司長黃璐琦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歷來高度關注和支持貴州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貴州要摸清家底構建平臺,加快中醫藥材發展。支持貴州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和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將貴州省納入中藥資源普查和中藥材種子種苗保護重點工作省。

省科技廳一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中藥材產業已進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在全國占有了重要地位。在加快建設規范化規模化中藥材種植基地、撫育重點品種、建設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站點、構建中藥材信息交易平臺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事實上,中藥材產業是符合我省社會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其發展已進入一個跨越式的良性發展時期。

對此,我省中現代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吳明開說:“雖然中醫材在我省分布廣,但受氣候、土壤、地理位置等自然條件的制約,各不同屬性的藥材要求在與之相適應的自然條件和環境中生長。”

吳明開說,在我省5個生態類型區中,有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土壤類型,不同的森林植被,因此藥材的生長按其特性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各有一定規律性。如,滇黔邊緣高原山地植被區,主要分布黔黨參、珠子參、半夏、金鐵鎖等;黔南中山盆谷灰巖植被區的羅甸一帶,主要分布艾納香、姜黃、山蒼子等亞熱帶藥材;川黔邊緣植被區,是石斛、梔子、木瓜生長的適宜地區。

正是獨特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孕育了貴州豐富多彩具有特色的中藥資源。

我省珍稀名貴品種有珠子參、蟲草、艾片、麝香、牛黃、穿山甲等。道地品種有天麻、杜仲、石斛、厚樸、黃柏、首烏、黃精等。僅家種(家養)品種(野變家及引種成功)就有吳茱萸、金銀花、烏梅、茯苓、石斛白芷、三尖杉等80余種。

我省所產藥材品種中,在國內具有競爭力的有100多種,出口品種也有近百種。

而據中藥資源最新普查統計顯示,全省藥用動植礦物資源共有4290種,其中植物藥3924種,隸屬275科,1384屬;動物藥289種,礦物藥77種。

全國統一普查的363種重點品種中,貴州有產的326種,占89.61%,國家收購的中藥材中,貴州擁有250種以上。

2. 中藥材種植規模規范化,面積達458萬畝

我省中藥材擁有品種多、地理、氣候、環境等諸多優勢,中藥材大面積、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成為必然選擇。

在施秉縣,太子參種植已成為名片,產地、品質、產量都聞名全國。該縣太子參占據了全國約80%以上的市場。

省扶貧辦主任葉韜表示,要將貴州中藥材產業打造成富民生態產業,重點突出抓好黔藥“第一車間”和市場建設兩個環節,積極配合省直相關部門共同做強“黔藥”產業。

目前,我省正以堅持規劃引領、做強中藥材重點縣、推進示范園區建設,按照“大健康、大品種、產業扶貧、山地特色”的發展模式,全力做大做好做強中藥材種植。

目前,我省已經重點打造了以大方、德江和雷山等天麻為中心的天麻種植區;以施秉、黃平為中心的太子參種植區;以劍河、丹寨等為中心的鉤藤種植區;以赤水為中心的金釵石斛種植區;以綏陽、安龍等為中心的山銀花、金銀花種植區;以石阡、松桃、修文等為中心的丹參種植區等。

正是在這種思路引領下,推動多個種植品種種植規模向10萬畝、20萬畝級轉變,形成集中連片跨區域發展產業格局。

羅甸的艾納香種植基地,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發揮優勢,重點結合農業產業化經營、生態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為特色而著稱;劍河以專業戶、專業村、專業合作社和百花醫藥一起,聯手打造10萬噸鉤藤種植基地,鉤藤種植基地將于2016年全面建成;興義依托當地特有的環境、自然、氣候等資源建設的鐵皮石斛規范化種植基地已初具規模,以科技為支撐的野生(仿野生)種植成為主要方式;畢大方天麻、赫章半夏,按GAP的要求,在產地生產環境、栽培、采收、初加工、包裝、貯藏等方面,實施標準操作規程,成功獲得了地理標志產品。

目前,我省中藥材家種栽培品種在原有的天麻、杜仲、太子參等40余種基礎上,又增加了淫羊藿、冰球子、百合、頭花蓼等近40個品種,中藥材種植面積458.84萬畝,居全國第三位。

經國家中醫藥局考察后在貴州建立定點藥材生產基地13個品種,18個基地,種植面積上萬畝的中藥材品種39個,15個品種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3. 品質超群產量高2013年總產值突破160億元

貴州中藥材,素以生態、綠色、道地為特色,憑借超群的品質贏得市場和消費者口碑。

省食藥監局一負責人表示,我省出產的中藥材,品質超群產量高,多個品種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如我省的半夏,在日本享有“免檢”殊榮;天麻在日本享有“貴天麻”之譽稱;茯苓以皮細、肉嫩、色白,加工成各種飲片,深受國外用戶好評;天然冰片在國內是獨家生產。

我省中藥材產品的高品質,注定了產品的經濟效益高。僅我省重點打造18種中藥材規范種植及良種繁育基地,種植面積就達127萬畝,其中:金銀花和山銀花60萬畝,太子參、刺梨30萬畝,天麻、鉤藤20萬畝,石斛、艾納香10萬畝,半夏、丹參、黨參、何首烏、續斷、苦參、淫羊藿、桔梗、白術5萬畝,吉祥草、頭花蓼2萬畝,總產值將達到100億元以上。

在2014年貴州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推進會上,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舒立志表示,要圍繞源頭環節,推進中藥材產業現代化建設。從保護、改善藥材生態環境入手、按照優質無公害中藥材生產及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指導原則,進行種質優選、良種繁育等方面研究,制訂科學、合理、可行的SOP(標準操作規程),保證生產出優質、高產、穩定的藥材,并通過GAP生產基地建設,提高藥材生產管理水平,保證以高品質保持高市場競爭力。

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2013年我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58萬畝,中藥材產量達164.97萬噸,產值達162.16億元。

www.PharmNet.com.cn 2015-02-26 金黔在線-貴州商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64045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