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網1月7日訊 新年伊始,每個行業都充滿對未來發展的期待,醫藥行業同樣也對2015年充滿期待。業界人士聚焦2015年的公立醫院進一步深化改革、藥店兼并重組、中醫藥服務貿易、遠程醫療發展、電子處方藥等市場迎來的新機遇與挑戰,展望2015年醫藥市場十大熱點將會帶來的深遠影響。
國大藥房有望成醫藥零售老大
按照新版GSP的規定,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藥品經營企業無論其《藥品經營許可證》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是否到期,必須達到新修訂藥品GSP的要求。為了達到新標準,冷鏈設備、執業藥師等軟硬件的配備使藥店成本運營增加一倍以上。與此同時,來自醫藥電商的沖擊加大了藥店行業的兼并重組。領跑陜西醫藥零售業的巨頭“益源大藥房”,2014年底被并入“國大藥房”麾下,而復星醫藥在年底卻宣布剝離金象大藥房、復美大藥房業務。一邊是兼并,一邊是剝離,藥店的重組有點兒任性。
藥店關停并轉乃是市場規律,對于龍頭零售企業來說,無論是兼并還是剝離,都是各自企業戰略目標、市場利益驅動,都不屬于逆市行為。而且在網上銷售處方藥政策將要落地的環境下,醫藥零售業動靜大也是合情合理,有消息稱,國大藥房欲整合復美和金象藥店,如果整合成功,其門店總數將達到2500多家,將超過一心堂的門店數量,搖身變為藥店零售業老大。
電子處方第一單非阿里健康莫屬
2014年5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放開網上藥店處方藥銷售。一石激起千層浪,以嶺藥業8月斥資5000萬元建立以嶺健康城,12月康恩貝發布公告,要投資切入醫藥電商領域。早在2014年初阿里巴巴就出手10億元收購中信21世紀54.33%股份,而后者擁有第三方網上藥品交易牌照。據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健康已經和河北部分醫院展開試點合作,并在北京一些醫院也確定試點,對電子處方平臺進行探索。2014年底,“阿里健康”App軟件在河北進行第三次測試,為正式運行做準備。
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原巡視員溫再興看好阿里健康,認為阿里健康的方式如果推廣,會成為醫藥分開的捷徑。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對實體帶來的沖擊,讓人不得不信其在電子處方平臺建立后對醫院藥房的沖擊是難以估量的。而無論是投資額度還是政府背景,以及互聯網平臺建立,阿里都走在了行業前端,第一單電子處方藥似乎非阿里莫屬。
國際遠程醫療將花落301醫院
國家衛計委2014年8月發布了《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規定醫療機構在開展遠程醫療服務過程中,主要專業技術人員或者關鍵設備、設施及其他輔助條件發生變化,不能滿足遠程醫療服務需要,或者存在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隱患,須立即停止遠程醫療服務并按規定報告。這反映了我國遠程醫療技術人員和力量還不足。令人鼓舞的是,2014年北京傳祺盛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從日本引進了“云端影像診斷技術”,該技術可以高質、高效地將患者的影像結果傳給國際專家會診。
據業內人士透露,新引進的“云端影像診斷技術”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301醫院進行測試,如果測試成功,那么該醫院將成為利用云端影像診斷技術,為患者提供國際遠程醫療服務的第一家醫院。現在該技術引進方北京傳祺盛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和一些地方醫院進行洽談,如果能在國內大力推廣,那么三級診療制度建立的技術問題將有效解決。
國產醫療器械回歸公立醫院
2014年,扶持醫療設備國產化政策密集出臺。6月,國家衛計委發文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指出“引導醫療機構合理配置適宜設備,逐步提高國產醫用設備配置水平”;8月,國家衛計委和工信部聯合召開推進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會議,大力倡導衛生計生機構使用國產醫療設備,使得醫療器械國產化迎來“政策蜜月期”。政策利好將使得優秀國產醫療器械公司加快醫院渠道布局,在腫瘤治療、疾病植介入診斷等領域和公立醫院有較大的合作空間。
政策的促動使整個醫療器械市場整合升級、并購重組日趨活躍,去年最為矚目的案例是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收購北藥集團持有的萬東醫療,實現了小魚吃大魚的創舉。魚躍醫療的強項在民用醫療,醫院銷售占比一直較低,而萬東醫療雖然這兩年業績增長有一些乏力,但是在大設備院線占有率不錯,此次魚躍醫療收購旨在布局醫院渠道,加快進入臨床市場的步伐。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會長柏煜認為,2015年國產醫療器械在公立醫院的占比會加大,這是毫無疑問的,會有一批具有比較領先技術的公司在快速成長,逐步替代進口醫療器械。比如說樂普醫療的心血管病植介入診療器械就國內領先,奧泰醫療在醫用超導磁體和超導磁共振整機領域走在前列,邁瑞醫療臨床檢驗試劑以及放射影像等具有一流技術。幾乎每個細分領域都出現了國產醫療器械替代進口產品的優秀公司,這就意味著國產醫療器械躋身公立醫院院線這條路在快速成長。2015年這種并購重組或將更多,甚至國內醫療器械公司收購國外公司。
中醫藥出海有了專業推廣機構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2014年10月1日在俄羅斯圣彼得堡成立。該專業委員會是國內首個民政部批準的中醫藥服務貿易的專業機構,它整合中醫藥服務貿易多行業資源,構建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平臺,向全球推廣中醫藥服務品牌。據悉,該委員會還設置了國際中醫藥公關聯絡、國際突發事件中醫藥應急處理、歐盟傳統藥(中藥)注冊、國際中醫藥科學研究、國際中醫藥投資顧問和貿易信息、國際中醫藥質量控制和職業標準、國際中醫藥教育、國際中醫藥臨床醫療等8個專家組。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建銀表示,中醫藥出海以前由企業摸打滾爬,現在有了專業的推廣機構,對于有志于中醫藥服務貿易的企業大佬們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在第三屆京交會上,不少藥企展示了自己的出海規劃,看好中醫藥海外貿易。2015年,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將與其企業一同開拓國際市場。
三明市醫改模式將推廣應用
2014年10月9日,國家衛計委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于三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給予充分肯定。福建省三明市宣傳部部長詹積富介紹,三明市推動“醫藥、醫療、醫保”聯動改革,首先在醫藥零售領域,針對藥價虛高問題實行藥品限價采購,切斷藥商與醫院之間的聯系。二是在醫療領域方面,實行藥品零差價率銷售、醫生年薪制、控制“大處方”。三是在醫保領域方面,組建三明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實行“三保”基金市級統籌、城鄉醫保統一等。
雖然三明醫改模式得到官方的肯定,但也有不少質疑聲音,該模式是否具有可復制性?有數據表明,這些措施使得三明醫院群眾看病負擔減輕、醫院實際收入提升、醫保統籌基金扭虧為盈等。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鐘東波表示,三明的公立醫院改革抓住了最要害、最關鍵的問題,牽住了公立醫院改革的牛鼻子,這個牛鼻子就是公立醫院院長和醫生的激勵約束機制。這個模式將來可以普遍地推廣應用。
社會辦醫顯形規模化、國際化
國家近年來雖屢次發文推動社會資本辦醫,并掀起投資高潮,但是由于一直未有相應的落實政策,社會資本辦醫是熱情高、成果小,除了眼科、牙科、婦產科等專科醫院外,其他領域尤其是投資綜合性醫院、改制公立醫院都鮮見成功案例。但在2014年底,北大國際醫院和清華長庚醫院相繼開業迎診,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矚目,業內預測,民營醫院投資問題今年有望得到逐步落實。尤其是醫保準入放寬,社會辦醫將呈爆發式增長,帶動全國各地社會資本辦醫的進程提速。
北大、清華雙雄探路大型非營利性醫院管理,宣告民營醫院重組并購小打小鬧的時代已經過去,規模化、國際化社會辦醫顯形。而這種社會辦醫的新模式,必將引發新一輪醫療資源的整合與競爭。業內認為,按照國家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年社會辦醫要占醫療衛生比例的20%,目前離該指標尚有一大段距離。2015年這種規模化、集團化的社會辦醫還將持續發酵。
“中醫派”養老院或成產業寵兒
2014年,江蘇省南京市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成為全國首個全面貫徹國務院、省政府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的省會城市。年底,江蘇在省內6個城市選址建立中醫養老院,致力于打造“中醫派”養老院模板。與普通養老院相比,該養老院將由中醫院辦或者中醫院托管,把中醫的養生之道貫穿到養老之中去,收費也會執行公辦養老院的價格標準。老人入住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后,小病不出養老院,大病直接送醫院,從而能讓老人安享晚年。
當代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元哲穎認為,隨著人口進入老齡化,“醫養結合”已是大勢所趨。對一些高齡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庭護理及一般養老院護理達不到專業護理水平和醫治條件,往往會延誤第一搶救時間,而將養老與就醫相結合,在解決養老問題的同時也能解決就醫問題。江蘇“中醫派”養老院模式只是一個嘗試,業內預計要看到初步成果還需兩三年時間,相信2015年會成為起步的一年。
中藥材市場價格難以復蘇
2014年藥市行情普遍低迷,大部分品種價格整體呈現穩中有跌態勢,據行業機構對中藥監測的57個品種來看,其中跌價的品種占比達到53%,而穩定和漲價的品種占比分別為26%和21%,走貨緩慢、成交清淡已成為常態。在監測品種中,黨參統貨由65-70元/公斤的平均價格水平跌至目前的17-20元/公斤,為所有中藥材跌幅之最。
卓創資訊中藥材分析師張斌表示,就目前來看,成交少、需求弱、商家信心不足仍然主導市場,2014年藥市慘淡收場在所難免。因此,很難為2015年的開市打下良好的基礎,且消化庫存在較長時間內仍是主要問題。就黨參而言,不少商家預計,要走出供大于求的困局,至少還要2-3年時間。因此,2015年藥市仍要經歷一個震蕩調整的過程,行情復蘇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從藥市整頓、改革中成藥定價機制、中醫藥法醞釀出臺等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還有行業自身開辟產銷新路來看,整個行業在向持續化、健康化、良性化發展。
中醫“治未病”商業模式欲推廣
2014年底,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依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以及中醫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建立“治未病”中醫健康狀況辨識與干預體系,成立國內首家個性化中醫健康管理中心。這種管理模式針對當前健康管理中“重體檢、輕檢后”、“重單個指標、輕整體認識”等現象,將運用中醫狀態辨識及健康管理系統,全方位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在老齡化社會來臨、慢性病發病率井噴、大健康產業興起的大背景下,中醫“治未病”理念在商業社會中并沒有很好地運用和體現。業內認為,隨著健康理念的深入,構建“治未病”健康工程是大勢所趨,切合當前老百姓迫切需要個性化健康管理的市場需求。2015年或將不僅僅局限于醫院,更多的是企業、民間機構參與進來,將中醫藥技術和方法貫穿于居民健康教育、飲食起居、文化素養、運動鍛煉中,由以疾病為中心調整到以健康為中心,真正轉變觀念,將疾病關口前移。
www.PharmNet.com.cn 2015-01-07 北京商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631970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