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藥業新聞
藥業新聞
字號 16

“限用清單”背后勾勒出控費路徑

2014年10月11日

明星醫改城市福建三明再次成為臺風眼。三明市衛生局最新消息,含內科、外科、婦科和兒科在內共計53種常見病、多發病被叫停輸液。這是繼安徽省衛計委之后第二個嚴控靜脈輸液的地方。《三明市關于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定期開展靜脈輸液處方點評,嚴格控制不合理使用靜脈輸液帶來的醫藥費用上漲、就醫時間延長、醫療風險增加等系列問題。

1個月,2個地區,53種常見病、多發病被限制輸液,一場合理用藥攻堅戰打響。“讓醫生回歸看病的角色,讓藥品回歸治病的功能,這是改革的初衷。”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這些地方都是國家醫改試點區,其相繼嚴管輸液的舉措引發業界關注,示范效應暫難下定論,但會帶來限令區域臨床用藥結構的調整,大輸液和抗生素產品將直接受到影響。”

嚴控風險

受訪企業均表示,短期內影響不大,但“形勢不容樂觀”。

上月中旬,安徽省衛計委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的指令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足一月,被政府推崇的三明市同樣對這53種病拉閘限用,此舉被認為是管理部門志在落實《關于做好2014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不免讓人產生遐想。

華潤集團雙鶴藥業總裁李昕一語成讖。他此前研判,“從國家層面來講,管控大輸液、抗生素濫用是未來趨勢。安徽開了頭,其他地方會有跟進。”作為雙鶴藥業負責人,他也在密切關注各省新情況。“就大輸液而言,門診輸液約90%是作為載體和溶媒功能與凍干粉針劑等聯合使用,尤其是抗炎類藥物多需輸液用藥。具體有多大影響,還看地方政策的執行尺度。”李昕指出。

問題的癥結在于如何合理用藥。三明市也好,安徽省也罷,旨在規范用藥行為,主張合理控費。“當前地方的探路,操作上尚缺配套激勵,也沒有系統的約束機制,僅通過一紙公文來限制醫生行為的作用有限。”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玲教授分析道,改變醫生處方行為關鍵在醫保。

她認為,臨床上過度輸液與醫患雙方都有關系。醫生最重要的是掌握合理用藥原則,而醫保運行質量的提高對不合理診療行為會有很強制約。另一方面,醫生的服務價值和待遇得到保障,“三醫聯動”才能奏效。

嚴控輸液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利益的切割和固有習慣的破除。地方性文件與國家衛計委強推的“限抗令”均意在打破僵局。李昕稱,“輸液產業將越來越集中,地方限用輸液,若其他用藥大省效仿,優勝劣汰進度會更快。”

殃及池魚?

輸液并非獨自“繁榮”,它很大部分肩負著載體的功能。換言之,上述常見病、多發病限制輸液意味著不少關聯藥品會受牽連。記者聯系了兩家關聯企業,相關負責人均表示“不便發表評論”。

“企業往往只能順應。”某制藥企業分管營銷工作的林姓負責人告訴記者,“觀察政策走勢,規范臨床使用抗生素和中藥注射劑是大勢。不過,限制門診輸液,除大輸液外,受影響的首當其沖當屬抗生素及中藥注射劑。尤其是近兩年很火的中藥抗生素,痰熱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單品受影響會較大。”

當然也不能過于悲觀。林鐘展認為,“中藥注射劑的核心市場即心血管領域的產品受沖擊有限。”他的理由是,像心腦血管這類關聯產品的臨床使用多在住院部。同時,政策調整騰出來的空間,對口服制劑和小水針是利好。

此外,像熱毒寧注射液等這類產品,臨床需求相對剛性。今年上半年,熱毒寧注射液銷售增速明顯,目前覆蓋醫院2000多家,并逐漸向呼吸科、急診科等成人科室推廣。專家分析,“控費將成為醫院新常態,尤其是中藥所占醫院制劑的比重較大。況且輸液減少會帶來口服劑型用量加大,但以口服制劑彌補醫院既有利益的難度較大,注射劑獲利更高。”

9月初,三明市醫保基金管理中心正式對進口藥品實施限價:同藥同價,不分進口和國產,否則高出的部分醫保不予報銷。安徽省將克林霉素注射液、氨曲南等25種藥品納入新農合預警管理名單,這些藥品的使用限額調整為上一年度實際使用量的六成。“開注射液不會跑方,開口服制劑容易跑方。”有關專家表示,推動合理用藥,醫生是關鍵;其次,醫保基金重在科學運行,也重在管理。

隨著醫保作為購買主體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其運行方向將直接影響醫生處方,進而影響藥品供給。

www.PharmNet.com.cn 2014-09-19 醫藥經濟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96463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