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藥業新聞
藥業新聞
字號 16

紫鑫藥業押注基因測序 私募一哥澤熙潛入

2014年10月11日

基因測序在資本市場的火熱,引發了業內人士對于該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大討論。

近日,國內部分基因測序行業專家在“2014年中國婦女健康發展高峰論壇”上,形成了共識: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給我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國內企業應抓住這一重大機遇,以期實現生物醫學及其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不過火熱之余,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周曉光仍給國內基因測序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周曉光認為,“國內基因測序產業目前許多從業者抱有淘金心態,基因測序基底單薄,創新性不夠,大多數企業仍處在給國外基因測序企業貼牌的這樣一個局面,此外融資環境中投資者抱著短期回報的心態也會給這個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圍繞著國產化與貼牌化,目前業內企業二代基因測序產品已上市一事,引發行業分歧。今年7月,華大基因二代基因測序產品“超常規”獲批引發行業激辯。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DNA序列測定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常務副主任任魯風公開發文,質疑“超常規”獲批可能存在違法、違規環節。任魯風同時認為,華大基因、達安基因、貝瑞和康等傳統的基因測序服務企業將國外的儀器“貼牌”國產化,無益于國內基因測序行業的發展。

任魯風則大力宣揚國產設備的“自主創新”,其主導研發的紫鑫藥業二代基因測序儀也備受關注。

受制外資

雖然資本市場熱衷于炒作基因測序概念,但不可否認的是,基因測序在我國幾乎只有消費服務市場,而缺乏上游的設備提供商。

“這讓我們的基因測序產業有種為他人作嫁衣的感覺,我們的市場再大,如果沒有自己的上游,會一直被人家卡住脖子。”一位關注基因測序行業很久的私募人士表示。

處于產業鏈最上游的是基因測序系統,它包括基因測序儀、試劑耗材及軟件,目前,除軟件系統外,儀器和試劑幾乎完全被國外Illumina、LifeTech和Roche壟斷。

不過2013年3月,華大基因收購了美國基因檢測儀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簡稱“CG”),彌補了其缺失的硬件環節,華大基因為此付出了旗下華大科技40%股權以換取風險投資13.98億元融資。

華大基因收購的CG測序儀備受業內人士關注。2014年6月30日,CFDA批準華大基因為首家高通量測序診斷產品的提供機構,其測序基礎即是CG系統。然而業內存在質疑之聲,如申銀萬國研究報告稱,CG只能測序人類基因組,并且無法做無創產前檢測。

“據我所知,華大基因收購的CG目前并未能夠與其目前的基因測序服務形成協同效應,我聽說CG的設備重達3噸重,且在性能上并不如Illumina的設備,因此華大基因花了那么大的代價收購CG,但是基因測序市場的設備還得貼牌Illumina”上述私募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國內其他公司如貝瑞和康、安諾優達、達安基因等,目前只能采取與國外公司合作授權的形式,基因檢測儀成為中國基因測序產業的軟肋。

對此,周曉光近日指出,根據國內基因測序技術發展和實際市場需求,我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不能單一依靠某一代測序技術解決問題,應該專注自主創新,實現第一、二、三代基因測序技術并存與互補發展。

2013年10月28日,紫鑫藥業發布公告稱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第二代基因測序系統,據任魯風介紹,其檢測儀不做唐篩,而是關注基因突變、微生物、類風濕、糖尿病等疾病檢測。

業內普遍認為,第二代基因檢測技術是現今最穩定、應用最廣的基因測序技術,但NGS儀器市場被國外幾個龍頭壟斷。來自申銀萬國的數據顯示,2013年Illumina以53%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其后是LifeTech占據38%的市場份額以及Roche的8%。

上述私募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基因測序系統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巨頭手中,除紫鑫藥業外,中國公司通常選擇和國外儀器生產商合作,授權或買斷產品再到國內貼牌的模式,從而成為國家認可的機構。

“不同的是,國內基因測序企業進口設備的價格,是國外儀器設備商終端的銷售價格,成本被國外設備商卡的死死的,連耗材等各項成本都受制于國外設備商。”任魯風告訴記者。

押寶國產

周曉光表示,我國基因測序技術起步晚,因此在技術研發上要去中心化,通量應往低走而不是往高走;要提高測序速度,并增加度長,設備應往小型化、一鍵式方向發展。“如能按照這樣的趨勢去研究,我國的基因測序技術或許能夠趕上國外發達技術。”

而在國內的研發單位中,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DNA序列測定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無疑是國產化最為徹底也最為前沿的研發單位。

2014年4月18日,紫鑫藥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紫鑫、北京中科紫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召開國產新一代基因測序儀產品樣機發布會,公開征集20家試用單位,免費試用新一代測序儀產品,試用時間為6個月。

中科紫鑫最新官網顯示,最終遴選出包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青島海洋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等不同應用領域的18家試用單位。

任魯風進一步指出,目前中科紫鑫關于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設備已經在建設中,今年產能已達300臺,明年產能至少將達到1000臺,在應用市場,預計全球需求量在10萬臺。

對于中科紫鑫生產的基因測序儀未來市場定位,任魯風對記者表示,未來該產品不僅在國內銷售,還將出口到國外市場,而用戶不僅包括臨床單位,還包括科研單位等。

任魯風介紹說,其新一代基因測序儀,與國外第二代高通量測序系統相比,成功解決“讀長較短”的關鍵技術難題,達到并部分超越國際主流設備技術指標,其成本是進口設備的1/3到1/5,耗材成本約為進口設備的1/5左右。

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紫鑫藥業在最近的一次機構投資交流會議上表示,紫鑫藥業已于羅氏454達成合作意向,全面接收羅氏454測序儀在儀器、零部件、試劑和耗材的服務和支持方面的業務,這意味著羅氏454中科紫鑫技術上的完全認可,如果能最后達成合作,中科紫鑫能夠分享羅氏454的全球客戶。

記者就此消息向任魯風進行證實,任魯風表示確實將會與羅氏454形成一定的合作,具體的合作計劃仍在商談中。

或許正是由于看好國產基因測序設備的前景,紫鑫藥業于9月4日的定向增發獲得了公司大股東以及其他私募機構的慷慨認購。其中,仲桂蘭女士、上海紅櫻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富德昊邦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李自英女士分別認購3174萬股,認購金額為4億元,佛山市科技孵化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郭華女士分別認購1587萬股,認購金額為兩億元。

據了解,此次定增募集的20億元中,5億元用于人參食品化如今年6 月推出的“參呼吸”人參飲料的銷售和推廣、4 億元用于柳河中藥的產能擴大、3 億元用于合資公司北京中科紫鑫的測序儀研發、生產和推廣,預計未來將增加投入至6 個億。

此次定增對象中的北京富德昊邦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其身份較為特殊,這家2014年5月7日剛剛成立的企業,而5月9日便參與湘鄂情的定增,并無其他業務。

對于此次富德昊邦再次以4億元資金認購紫鑫藥業,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在申銀萬國“紫鑫藥業、千山藥機定增說明和基因行業最新進展”電話會議上,相關知情人士證明了該私募機構背后的實際控制人乃知名私募機構——上海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徐翔。

而徐翔等大佬的介入,也說明了資本市場對于基因測序市場國產化前景的看好。不過,面對外資巨頭的壟斷和國內監管部門繁瑣的手續,紫鑫藥業進軍基因測序業務前景幾何仍待觀察。

米內網2014-09-22 來源:中國經營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63328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