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3年統計,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為3.82億,到2035年將達到5.92億,增長55%。糖尿病在我國近10年呈井噴態勢,中國成為了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在與糖尿病進行長期斗爭的過程中,人類根據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以及藥物作用的靶點,依次發現了各具特色的降糖藥,在拯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也成就了無數的傳奇。
米內網(研究員 lily-cha)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2013年統計,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為3.82億,到2035年將達到5.92億,增長55%。糖尿病在我國近10年呈井噴態勢,中國成為了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新興經濟體金磚五國中有四國已擠進了糖尿病患者人數TOP10。
《2013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遠高于農村,大城市的患病率高于中小城市。而導致的死亡率,2012年城市居民為15.54人/10萬,農村為9.73人/10萬。目前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居主要疾病死亡率的前十。
在與糖尿病進行長期斗爭的過程中,人類根據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以及藥物作用的靶點,依次發現了各具特色的降糖藥,在拯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也成就了無數的傳奇。在這些燦若星辰的各類糖尿病藥物中,有些杰出的代表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市場脫穎而出,成為這個市場最亮的星星。
胰島素類,1921年
甘精胰島素
人類上世紀二十年代發現并提純了胰島素,胰島素是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酸性多肽類激素,自上市以來拯救了無數的糖尿病患者。1982年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制備合成了重組人胰島素,從此重組胰島素走上了快速發展。我國目前市場最暢銷的胰島素類產品為甘精胰島素(商品名:來得時),來得時是賽諾菲的暢銷品種,2013年全球銷售57.15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15.2%。本品為長效胰島素,進入體內后可在24小時內平穩吸收,無峰值出現。米內網糖尿病用藥格局顯示,2013年甘精胰島素銷量排名第二,占10.31%的份額。
磺酰脲類,1956年
格列美脲
1956年第一代磺酰脲類藥物上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成為口服降糖藥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胰島素分泌促進劑,其機理是直接作用于胰島β細胞膜上的磺酰脲類受體,促進胰島素分泌,加強進餐后高血糖對胰島素釋放的興奮作用。目前該類藥物在中國市場銷售最好的是格列美脲,格列美脲也是賽諾菲的產品,銷售峰值為2010年的4.78億歐元。在我國,2013年格列美脲銷量在糖尿病用藥類別中排名第七,占6.33%的份額。
雙胍類,1957
二甲雙胍
作為胰島素增敏劑,二甲雙胍于1957年首次上次,中間經歷了曲折的發展,直至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治療的一線藥物。其作用機理為促進組織無氧酵解,使肌肉等組織利用葡萄糖作用加強,同時抑制肝糖原異生,減少葡萄糖產生,并抑制胰高糖素釋放,從而降低血糖。二甲雙胍為默克旗下默克雪蘭諾公司的原研產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雙胍類產品系列眾多,目前默克公司最暢銷的是雙胍類與DPP-4抑制劑的復方制劑Janumet(Januvia與二甲雙胍的復方制劑),2013年銷售18.29億美元。而在我國,2013年銷量最好的雙胍類還是二甲雙胍,排名第四,占8.86%的份額。
α糖苷酶抑制劑,1986
阿卡波糖
1986年在瑞士上市了第一個α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其作用機理是能夠可逆性競爭性抑制小腸刷狀緣上的α-葡萄糖苷酶,使淀粉類分解為麥芽糖、葡萄糖的速度和蔗糖分解為葡萄糖的速度減慢,延緩糖的吸收、從而降低餐后血糖。研究發現如果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占50% 以上,降糖效果更佳。作為主食為稻谷類的國內患者,對該產品的接受度高,因此拜耳原研藥阿卡波糖在中國空前成功。多年來一直占據著糖尿病用藥的頭把交椅。
非磺酰脲類,1998
瑞格列奈
同樣作為胰島素分泌促進劑,其作用機制為通過抑制胰島素β細胞膜上的ATP-敏感鉀通道,使鈣離子內流而刺激胰島素釋放。瑞格列奈,由丹麥諾和諾德及德國勃林格聯合研發,1998年首次在美國上市,2000年在中國上市。2013年其在國內銷售排名第六,占7.05%的份額。
噻唑烷二酮類,1999
吡格列酮
胰島素增敏劑吡格列酮于1999年在美國上市,并于2004年在中國上市。其作用機制是高選擇性的激動過氧化物酶增殖體活化因子受體γ(PPAR-γ),PPAR-γ的活化可調節許多控制葡萄糖及脂類代謝的胰島素相關基因的轉錄。吡格列酮是武田的原研產品,2010年銷售到達峰值的3879億日元,但2014年4月因被指控隱瞞該產品相關致癌風險,招致美國聯邦法院重罰。2013年吡格列酮在國內銷量排名第11位。
GLP-1受體激動劑,2005年
利拉魯肽
2005年,首個胰高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艾塞那肽上市,此類藥物通過激動GLP-1受體,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緩胃排空,并通過中樞性抑制食欲而減少進食量。利拉魯肽是丹麥諾和諾德原研產品,2009年獲歐盟批準,2010年獲FDA批準,2011年進入中國,2013年利拉魯肽全球銷量116.33億丹麥克朗。目前該產品在國內的銷售超過艾塞那肽。
DPP-4抑制劑,2006年
西格列汀
由于人體自身產生的GLP-1 極易被體內的二肽基肽酶-IV(DPP-4)降解,為解決這一難題,人類開發DPP-4抑制劑,使體內自身分泌的GLP-1不被降解。首個DPP-4抑制劑西格列汀于2006年在美國上市,2010年登陸中國。它是默克公司產品,2013年全球銷售40.04億美元。目前我國市場已有沙格列汀、維格列汀等,銷售最好的是西格列汀。
2013年全新機制的SGLT2抑制劑上市,機理是選擇性阻斷SGLT2功能,特異性地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再吸收,使多余的葡萄糖通過尿排出,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它不會隨β細胞功能的衰竭或嚴重胰島素抵抗而下降,不良反應少。目前該類藥物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 2014年FDA批準了加州MannKind公司用于治療糖尿病患者的新型胰島素吸入器及吸入型藥物Afreeza。該產品可以使患者通過吸入干燥粉末狀藥物來控制胰島素水平。隨著該產品的批準,開啟了胰島素口服的新時代,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米內網 2014-07-15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78557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