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品牌活動 優秀論文
優秀論文
字號 16

我院藥師對艾滋病患者的藥學服務-2013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2014年07月25日

史彥芝,高燕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100015)

摘要 目的 :總結我院藥師開展艾滋病患者藥學服務的經驗。方法:對我院藥師參與艾滋病患者救治的實踐經驗進行概括分析,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結果:運用專業知識開展藥師的艾滋病藥學服務,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結論:藥師要努力建立一個開放的新型藥學服務模式,注重醫患溝通,將心理治療、人文關愛貫穿整個藥學服務的始終,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關鍵詞 :艾滋病;藥學服務;藥師

艾滋病治療問題,一直備受我國醫學界和藥業界人士高度重視。目前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然逐年增加,我院作為治療艾滋病的定點醫院,在多年工作中,藥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先后為眾多艾滋病患者配藥,并積極配合醫師,參與艾滋病患者的治療和管理工作。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對提高免疫功能,控制機會性感染,改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方面療效顯著。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常見癥狀和體征、減緩 T 淋巴細胞的下降。

艾滋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死亡率較高,每個患者或多或少地經歷過來自社會的歧視,不同程度地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有些患者對醫務人員不信任,隱瞞病情,自我防范意識過于強烈,給治療和管理帶來困難1。在這樣的情況下,藥師的藥學服務顯得格外重要。

在此過程中,我院藥師嘗試著與醫師合作,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幫助患者合理用藥,監測重點患者的用藥過程,并在患者的整個救治過程中堅持將健康宣教、心理咨詢貫徹始終,努力建立一種新型醫患信任關系。我院藥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 定期收集艾滋病相關資料,了解艾滋病治療的最新進展,提高業務水平。

1)我國中醫藥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傳統,傳統的中醫藥理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而作為國際上占絕對優勢的西醫(藥),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已是公認,兩者各具優勢。事實上,中西醫本是兩個不同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各自有一套臨床診斷方法與治療判斷標準,在很多時候,兩者雖無法兼容但可互相補充。在艾滋病治療方面,可充分發揮西藥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作用,同時利用中藥提高免疫功能方面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復制,保持和恢復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關疾病的發病率,減少艾滋病的傳播,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2) 中醫看重以個體反映出的征候群來探索疾病規律,而不是憑一個疾病的概念便進行千篇一律的處理,中醫辨證不僅為了診斷病因,其主要目的系通過判別征候,作為治療立法的依據。因此,在疾病治療方法上,中醫治療系“一人一方”,強調以個體的人為本,并根據病人病情發展,在方劑配伍包括主藥、輔藥、佐藥和引藥方面適時調整,屬非概率的治療方法。西醫的“眾人一方”是屬概率治療方法。非概率治療方法通過眾多的臨床病例治療后,可以逐步轉向概率治療方法,“概率”與“非概率”之間并無絕對不可逾越的界限。我國中醫研究院在艾滋病流行早期,曾以艾滋病臨床常見的八種癥狀為辨證要點,以臟腑辨證為主,將艾滋病分成肺氣陰兩虛證、肺脾氣虛證、脾氣虛證、脾腎兩虛證、實熱證、瘀血證及邪犯心包證等7個主要證型。近些年根據“中藥新藥治療艾滋病的l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草案)”,已將此7個證型改為肺氣陰兩虛證(兼夾熱毒證)、肺脾氣虛證(兼夾濕熱證)和肺脾腎虛證(兼夾瘀血證)。設想若在此中醫艾滋病分型基礎上,分別再選擇足夠樣本病例,對過去治療各型有效的基本方劑反復進行臨床治療效果觀察,可以使“一人一方”方法轉向同一型別患者“眾人一方”的概率治療,是完全可能的。

2、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及時對HIV感染者(含艾滋病病人)展開的治療觀察,綜合起來加以總結

1)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工作中,西醫(藥)治療艾滋病的效果評估已有明確標準,而中醫中藥對艾滋病治療效果直至目前尚未得到科學的肯定答復。作者也曾應用中藥組方或中西藥結合方法,對HIV感染者(含艾滋病病人)展開了研究性治療觀察,綜合起來有如下幾點印象:(1)HIV感染者經中藥(具有“扶正祛邪”或“扶正”功能)治療后,普遍自感精神、體力狀況好轉,食欲大增,體重增加。(2)有皮疹、皮炎、嚴重口腔感染者或(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癥狀者,腹瀉癥狀者,腳趾嚴重感染經西藥治療無效者等,在只服中藥情況下,上述癥狀也能很快得到改善或/和痊愈。(3)具有“扶正”功能的中藥,無論單味藥或組方藥,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HIV感染者CD4、CDs細胞數,一般情況下,CDs細胞數上升速度快于CD4細胞。(4)CD4、CDs細胞數較高的HIV感染者,服中藥后c134、CDs細胞數上升幅度較小,但CD4、CD,比值較治療前有所升高。(5)對CD4細胞數值很低的HIV感染者(<100個/ram3),即使服用“扶正”中藥,其CD4細胞數增長很緩慢或變化不大。CDs細胞數有兩種變化,即CD,細胞數明顯增長,個別病例CD8細胞數可增長至接近正常值水平。結合臨床表現,凡CDs細胞增長者,其體征及自我感覺等方面均有改善,生存期相對延長。另一種情況是CDs細胞數增長很少或CD8增、減幅度變化很大,已出現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及自我感覺等方面未見嘎顯改善,這樣的病例存活期較短,將會在短期內病故。對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全被破壞的HIV感染者,使用具有扶正功能的組方中藥或它們的提取物進行治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的CD4、CDs細胞數量,此點與國內不同學者公開報導的結果相吻合。

2)單味藥及有效成分中醫藥中有調節免疫功能的方藥很多。研究表明幾乎所有補血類中藥和許多其他類中藥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免疫促進作用。如黃芪、冬蟲夏草、天麻、絞股藍、枸杞、銀耳、天冬、香菇。枸杞子能促進輔助性T細胞的增生并增強其功能,提高CD3/CD4。比值,對抗CD。耗竭;黃芪、香菇、天麻、銀耳具有明顯的促進病毒誘生干擾素的能力。可增強白細胞數量的中藥有人參、黨參、黃芪、靈芝、阿膠、紫河車、雞血藤、女貞子、山茱萸、補骨脂、刺五加、菟絲子等:可增加中性粒細胞吞噬功能的中藥有人參、山藥、薏苡仁、當歸、地黃、天冬、女貞子、淫羊藿、靈芝、香菇等。

3、 為艾滋病患者建立長期有效的藥歷

藥歷是與病歷并行的有關病程用藥的記錄,是反映患者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全部信息的文件。藥歷可以使藥師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心理狀態、病情變化.以及醫師的用藥思路,是醫師與藥師之間 相交流的媒介。

我院中藥師為患者建立的藥歷,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與用藥史,簡要病歷記錄,定期實驗室檢查指標,患者的飲食起居、心理狀態,詳細的藥程 ( 如患者服藥的具體情況、服藥的時間、服藥有無異常的感覺 ) ,藥師隨訪記錄,與醫師討論病歷、協商開出處方的情況,藥例分析,藥例小結,等等。

筆者曾為一個長期治療的患者建立過一份藥歷,簡述如下:某患者,女性, 28 歲,初診時體重 41 kg 。其愛人 1999 年手術時輸血感染艾滋病毒,并于 2006 年死亡。該患者 2005 年確認為艾滋病抗體試驗陽性。近半年來,患者主要表現為乏力、胸悶、腹瀉、納呆,經期紊亂,夜眠不安,脈弦細無力。初次就診,主訴腹瀉。醫師開出處方為:生黃芪 30 g 、山藥 30 g 、焦白術 15 升、升麻 10 g 、生牡蠣 30 g 、當歸 10 g 、焦山楂 15 g 、葛根 20 g ,青皮和陳皮各 10 g 、丹參 20 g ,生麥芽 15 g 、香附 15 g 、炙甘草 5 g 。

筆者給患者介紹藥方,告訴她這些藥的功能是以健脾、益氣、理氣、助消化為主,以解決其腹瀉、納呆的表象,并交待其藥物的煎煮及服用方法。 1 周后,患者腹瀉基本好轉,情緒改善,心理狀態好轉。經醫師檢查,患者頸部、腋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左腋下 3 × 2 cm 結塊,質地硬, CD3 為 1837 cel1 · Mm - 3 , CD4 為 350 cell · mm 一 3 , CD8 為 1278 ceI1 · mm - 3 ;其他如血常規、血小板、自細胞、血色素等項目的數據也一一記錄。并取左頸部淋巴結活檢,報告結果:淋巴結濾泡增生,未見肉芽腫,抗酸染色陰性。其病理符合艾滋病相關性淋巴結病的表現,且患者處于無癥狀期。按照瘰疬痰核論治,在健脾補氣的基礎上,加以化痰散結解毒治療。醫師起初開處方時,給予甘草 30g ,海藻 30 g ,以加強軟堅散結的作用。甘草和海藻被列入“十八反”的范圍,若用在此患者身上,有一定的危險性。經與醫師討論,將處方改為:生黃芪 20 g 、海藻 20 g 、元參 10 g 、法半夏 20 g 、連翹 15 g 、夏枯草 30 g 、當歸 19g 、生麻 10g 、生牡蠣 10 g 、浙貝母 10g 、稻谷積麥芽各 10 g 。 2 周后復查,患者腹瀉基本消失,面色出現紅潤,情緒也明顯好轉。繼續用上述處方, 3 個月后,體重上升至 45kg ;復查 CD3 、 CD4 、 CD8 等指標,都出現回升,尤其是 CD4 上升到 435 ceIl · mm 一 3 ;血常規均出現上升趨勢;淋巴結腫大癥狀緩解。此時,筆者利用患者在院治療 2 周的機會,在處方中加入了甘草 30g 、海藻 30 g 。患者淋巴結明顯回縮,體征良好, CD 細胞計數呈迅速上升趨勢,升為 496 cell · mm - 3 。 4 個月后,患者體重增加到 47.5 kg ; CD3 、 CD4 指標持續上升;血常規好轉。

該患者已在我院治療 1 年多, 3 個月前回老家,仍與筆者保持聯系。筆者仍根據她和大夫的電話溝通,配好藥郵寄過去,并附上煎藥說明、注意事項,同時繼續在心理、飲食、服藥等各方面進行關注。筆者希望將這個藥歷長期記錄下去,為以后慢性病門診病例的藥歷建立積累經驗。

4、 加強藥物服用指導,及時提供用藥咨詢工作

艾滋病患者病情變化多端,醫師根據緩則治本、急則治標的理論,處方更換較為頻繁。因此,藥師要按照醫師處方中的思路,進行用藥咨詢,及時指導患者正確地煎藥及服用。如補益藥煎煮的時間要長些,并且一定要餐前服;治感冒的藥煎煮時間不宜過長;中西藥并用時,一般建議患者中西藥不要同時服用,中間間隔 2 h 比較安全。同時,免費發給患者定時叫醒藥盒,到點提醒患者按時服藥。

由于中藥口感不好,有些患者長期服用后難免產生厭煩心理。應告訴患者,一定要克服厭煩情緒,并叮囑患者不能用果汁、牛奶等送服,否則會影響療效。如果特殊情況實在無法忍受,一定向中藥師咨詢。如果是涼性藥可以加一些白糖;熱性藥可適當加一些紅糖。

5、 將心理治療、人文關愛貫穿整個藥學服務的始終,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艾滋病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人們往往把他們認為是不良人群,致使其產生孤獨、厭世、絕望等心理狀態。在與患者交談時,筆者發現,患者經常直視或窺視藥師的眼睛或神態,對語氣、表情極度敏感,任何一句有歧視的話都可能導致治療的終結。而真心的關懷則可以讓患者道出實情,配合治療。

通過長期的接觸,筆者總結出患者的 4 種類型:第 1 類是對中醫藥高度信任且急于求成者;第 2 類是對中醫藥一知半解、半信半疑者;第 3 類是對中醫藥缺乏信任、對治療悲觀消極者;第 4 類是焦躁易怒、懷疑一切者 〔 2 〕 。分類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藥師及早抓住患者的心理癥結,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緩和患者的情緒,從而達到心理、精神、免疫三者之間的平衡,有利于免疫的重建。

6、 開展膳食療法,宣講進食原則

1)進食要適量:一指食量要因人、因病制宜,艾滋病人應少食多餐;二指冷熱適當,由于艾滋病人脾胃一般較弱,中氣不足,屬脾胃虛寒者較多,所以大多數病例應給予溫食熱飲;三指不要偏嗜;四指定時進餐;五指選易消化之食品及流質(半流質),炸煎類食物盡量少吃(炸雞、油餅之類),多吃易消化之蒸煮類食品(蒸雞蛋、面條之類)。

2)進食要選擇中醫認為食物也有偏性,進食要根據病性掌握好食物宜禁忌。了解食物偏性使養生防病,甚至作為輔助醫療的重要環節。艾滋病人的機會性感染變化多端,更應注意飲食的宜忌,這是中醫飲食調理的特色和優勢。

7、 結語

通過多年的工作,筆者體會到,藥師在艾滋病患者救治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用藥教育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藥師與醫師及患者的溝通能力,與藥師的專業技術水平一樣重要。醫院藥師要努力建立一個開放的新型藥學服務模式,注重醫患溝通,加強健康宣教,確保藥學服務順利地實施,使患者花費最少、療效最佳、副作用最低,從而為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治療艾滋病之路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 1 】 王冬梅,羅宇,鄭清蓮.應用中藥引發的藥患糾紛及防范措施 [J] .中國藥房, 2007 , 18(15) : 1 193 .

【 2 】 高燕菁,林佳佳,付遠征,等.中藥師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藥依從性體會 [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07 , 27(1) : 1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92744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