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藥業新聞
藥業新聞
字號 16

中藥材行情連續6個月走低 多地現周期性暴跌

2014年07月15日

轉眼間就進入到了2014的下半年。有這樣一份行業報告引起了記者的注意。2014年上半年,全國中藥材價格指數連續6個月走低,多地藥材價格出現周期性暴跌。中藥材市場一路向下調整,行情持續低迷。事實果真如此嗎?中藥材市場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在一家中藥材企業近日發布的報告里,出現了2014年上半年市場行情一路向下、持續低迷等的字眼。究竟是否屬實?記者采訪了吉林長白山的中藥材種植戶付家舉去求證,付師傅家里以種植參類藥材為主,他向記者介紹,前幾年黨參價格好,今年也就種得多。但今年的價格連去年的一半都沒有,除去化肥、農藥、水費、人工費等,今年算是白忙活了。

付家舉:“中草藥這一塊行情普遍比較低。現在的太子參,從去年到現在,一直降的很厲害。再有就是黨參、黃芪從過年后的趨勢就有所下跌,跌的也很厲害。第一個原因就是量多了,像太子參前幾年都在漲,漲的趨勢大家都認為漲了就多種,結果種多了之后,整個市場行情就飽和了。”

在采訪中,幾乎所有的種植戶都在訴苦,藥材價格持續走低,最受傷的還是藥農。行業分析人士指出,“藥材價格變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供需變化。”特別是過去2-3年維持的高價行情,刺激各產區大面積發展藥材種植。這一情況在三七上體現最為明顯。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磊:“大宗產品三七現在降的很厲害,不僅是云南文山在種,還包括廣西于寧、石寧、都在種植。我估計明天波動下調的可能性更大。”

自去年年底以來中藥材市場價格走低的甘肅,也反饋出類似情況。甘肅省農產品(9.08,0.02,0.22%)營銷管理辦公室方面表示,截至今年5月,甘肅省黨參、當歸、黃芪等8種主要地產中藥材市場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9.75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9.13元,降幅達49.22%.

此外,國家一系列控制中藥材價格的政策也在影響著藥材價格。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低價藥品目錄》,稱為鼓勵藥企生產低價藥積極性,減輕患者使用高價藥的負擔,公布的低價藥品清單包含中成藥250個品種。

卓創資訊中藥材市場分析師張斌:“因為國家的一些政策導致的。很多地方出臺最高零售限價、或者是低價位的目錄,這也是導致了價格比較低的原因。”

中藥材作為一種特殊的農產品,在種植環節和市場環節都比較特殊。卓創資訊中藥材市場分析師張斌說,由于目前中藥材生產沒有組織和計劃,種植開發都處于無序狀態,而這一資源又有生長周期長、地源性依賴等特殊性,其產量、質量、價格都直接影響中成藥企業的發展。

張斌:“這種地產藥材過剩的品種不建議大量的種植。要適時的采取限種或者更換品種的這樣的做法。對于那種野生藥材的話,建議也不要盲目的過分采挖,因為畢竟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加節制的去采挖的話,可能會導致資源的短缺或者絕收。對于中藥材品種的長遠發展來看也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中藥材在市場方面,不僅受供需關系的影響,也受國家醫藥行業的大環境影響,因此,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磊建議,要緊密關注國家藥品領域的新規和新政,或跟企業進行合作,規避風險。

李磊:“第一點就是種植戶要注意到現在整個醫藥行業發展的速度,降到20年來歷史的低點。第二點就是現在中藥材的種植要與大的企業積極的相結合,而不能像現在,盲目的種植。因為現在大的企業對風險的控制、價格的穩定,相對來說有一個風險的控制能力。”

卓創資訊中藥材市場分析師張斌也建議:國家主管部門可考慮出臺措施政策,鼓勵藥農發展訂單農業,按照中成藥生產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種植。

張斌:“藥企按照他的需求指導一些農戶種植他需要的產品,然后到了收獲季節的話直接就從產地采購他們需要的藥材,不至于讓農戶白白辛苦一年,然后沒有銷路。”

www.PharmNet.com.cn 2014-07-08 央廣網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95095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