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字號 16

低價藥增補大限近 地方謹慎推進

2014年07月02日

隨著7月1日截止日期的臨近,各省低價藥物目錄增補遴選工作漸入尾聲,部分省市已率先公布了目錄。

總體來看,低價藥物目錄的地方增補表現極其謹慎,基本嚴格按照國家要求穩步推進。但一方面,低價藥遴選從基藥目錄和醫保目錄中產生,三大目錄如何銜接配套仍不明確;另一方面,低價藥執行的許多細則也待指明方向。

而在企業層面,低價藥能帶來多大利好仍迷霧重重,由于招標、使用、提價和退出等問題不明晰,無論是獨家品種還是普通大路貨,具體品種和廠家談利好尚存在不確定性。

地方謹慎推進

按照國家發改委要求,地方價格主管部門將于7月1日前公布本省定價范圍內的低價藥品清單,記者留意到,目前已有超過17個省份啟動地方低價藥增補。從安徽、貴州、河南、湖北、上海、云南、福建等省市公布的地方低價藥物目錄來看,湖北最多為341種,貴州最少為157種。相較于國家發改委公布的530種產品的目錄,以及過去醫保和基藥目錄的增補,地方謹慎了許多。

對于地方的態度,國藥控股高級行業研究員干榮富認為,從已公布目錄的省份來看,低價藥目錄基本從當地醫保目錄中遴選,由于低價藥都在醫保范疇,因此各地增補多少主要根據地方財力和人均用藥習慣來定。

魯抗醫藥制劑事業部總經理謝孔標則告訴記者,地方謹慎,一是因為到現在為止配套細則和操作細則未出,包括到底如何招標采購、雙跨品種如何操作等都沒明確;二是低價藥是為保障臨床必需、療效顯著、價格低的藥品的供應,增補太多就有失初衷。

另一方面,干榮富指出,低價藥物目錄和基藥目錄的遴選原則相同,那么下一步,兩類藥物在基層醫療機構的配置使用就應有所調整,基藥和低價藥在基層醫院應同樣適用;同時,對其他醫療機構在使用金額和使用份額上的要求也會有所限制。

有專家補充道,目前我國形成了醫保目錄、基藥目錄和低價藥物目錄配套執行的三大藥品供應保障目錄體系,由于低價藥采取不同的采購方式,并且從原來的基藥目錄或醫保目錄中遴選產生,因此三大目錄未來在執行中如何配套銜接,國家也沒有很明確的方向,地方探索空間很大。

此前在安徽召開的價格座談會上,國家發改委統一了日治療費用標準、日均治療量的算法,以及各省目錄遴選的范圍原則等,但目錄的具體招標采購方式,退出、清退、品種成本價格監測等內容仍交由地方制定。

“這些尚待厘清的問題需要頂層設計和相關部門的配合,基藥招標、低價藥掛網、雙跨品種如何處理等仍需要解決。”干榮富說。

區域市場受益

對于國家推進低價藥物目錄,業內外一片叫好,認為目錄將有利保障部分臨床好產品的生產供應,緩解“看病貴”。站在產業角度,對普藥領域尤其是品牌廠家形成利好。

此前,嘉應制藥對外表示,該企業對重感靈片等入選低價藥品清單的12個產品進行提價,平均提價幅度達到40%~50%之間。此舉引發行業關注,主要是其提價的產品均為市場競爭產品,無論低價藥物采取何種采購方式,諸多競品的存在仍會使價格成為一個極重要的因素。

而從地方增補的方向上判斷,有分析認為,由于低價藥物仍堅持以省為單位進行采購,因此各個被增補的品種在地方上會得到一定“照顧”,以此替代過去定點生產的供應方式。

此外,還有專家告訴記者,依據相關統計,目錄中的中藥獨家品種和緩釋控制制劑總體來說都是低價藥物目錄的受益者,尤其是緩控釋制劑,技術含量高,醫生更愿意處方。由于低價藥物目錄在日均費用上有限制,一些廠家退出目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此外,對于獨家品種的影響,也有分析提出不同看法,認為中藥獨家品種大部分難以通過提價來實現受益,主要是主管部門管制趨嚴,且獨家品種很多屬于基藥品種,近年來降幅甚小,相較最高零售價,提價空間不大。(齊欣 楊俊堅 )

米內網2014-06-20 來源:醫藥經濟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61417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