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近日召開的“2014兒童用藥高峰論壇”上獲悉,2009年,北京兒童醫院的調查顯示,在臨床所用的1067種藥品中,國外品牌占70%以上,僅有不到30%為國內企業生產的品種。
但2013年,再次的調研數據發生改變,國內自主生產的兒童藥數量有所上升,同比2009年上升至50%左右。
自主研發崛起
過去10年,由于兒童藥生產批量小、批次多、工藝相對復雜,造成生產成本較高。同時,其開發周期較長,利潤較低,不少制藥企業不愿意生產兒童藥。與成人用藥相比,兒童藥的科研經費投入也很有限。
近年來這種狀況有所改變,我國一批專業的兒童藥企業快速崛起,以“康芝”、“好娃娃”、“達因”等為代表的國產兒童藥品牌開始嶄露頭角。特別是隨著醫保報銷政策的有力傾斜,國產兒童藥的臨床地位開始提升。
另外,由于兒童藥研發的受試者涉及新生兒、嬰兒、幼兒等多個生長、發育階段,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本身的復雜程度和風險遠遠高于成人試驗,所以,我國長期以來都沒有專門的兒童藥物研發中心,僅僅是在一些成人藥物的研發中心代為研究。2014年,國內首個兒童用藥研發中心由達因藥業建成,涉及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及部分罕見病治療藥物的研究。
市場快速擴容
根據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預測,未來我國兒童藥銷售額還將繼續保持年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15將達到668.93億元。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主任鄧力認為,雖然醫院可以做到按劑量分藥,但家長到藥店就可能做不到。目前,北京兒童醫院有7個藥師專門分藥,一般綜合性醫院很難做到,因此增加藥物劑型,對一個企業來講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盈利點。
特殊品類缺失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兼兒科醫師分會會長朱宗涵認為,雖然國產兒童藥的臨床使用比例增加,但國內產品仍集中在常見兒童疾病治療藥品市場,一些兒童特殊的非常規疾病治療藥品中,還是合資和外資企業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北京兒童醫院的調查顯示,在小兒心內科雖然有54種臨床用藥,但僅有地高辛酏劑有兒童專用劑型,為北京雙鶴高科天然藥物有限責任公司注冊生產,其他產品均為成人改劑量使用。
此外,還有企業反映目前兒童藥的審批速度過慢,不利于兒童藥的國產化進程。同時,建議制定相關政策對該類品種進行優先審評,以緩解當前兒童藥嚴重匱乏的問題。
有專家建議,在全國范圍內篩選一批兒童藥專業研發生產企業,在兒童藥研發、注冊審評、招標、定價及醫保等方面給予有力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在全國形成示范效應和規模效應。同時,對兒童藥采用單獨定價政策,并取消“一品雙規”的處方限制。
www.PharmNet.com.cn 2014-05-07 醫藥經濟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46644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