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藥業新聞
藥業新聞
字號 16

微利下的流通創新實踐

2014年05月19日

去年整個藥品流通行業增幅趨緩,微利化特征更加凸顯。

上周末在蘇州召開的2014中國藥品流通行業資本論壇上,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執行會長付明仲在對去年流通行業運行情況作分析時指出,流通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尋求創新的經營模式,加快新業態發展,利用資本加速并購重組。

增速趨緩

商務部統計直報系統初步統計,去年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13,018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2343億元,同比增長12%,增幅回落4個百分點。去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968家)主營業務收入9873億元(不含稅,下同),同比增長17%,增幅回落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02億元,同比增長16%,增幅回落0.5%;平均毛利率6.7%,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平均費用率5.1%,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平均利潤率1.7%,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從占有率來看,2013年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同期全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的64.5%,比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2家,比上年增加2家;50億~100億元的有11家,比上年增加4家;10億~50億元的有75家,比上年增加1家。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穩占前五強席位。

零售方面,據統計,2013年零售百強企業銷售額為742億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的31.7%。其中,前5位企業占10%,前10位企業占15.9%,前20位企業占20.5%。除前5位企業占比較上年略有上升外,前10位、前20位和前100位的企業占零售市場總額比重均有下降。

隨著醫改不斷深入,新農合、基藥采購和公醫改革等工作也進一步開展,這對藥品流通業產生了綜合性影響。

“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付明仲指出,大型藥品批發企業推動市場集中度提升。零售方面則規模擴張緩慢,集中度未達流通“十二五”規劃預期。

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玉林指出,當前中國零售市場是不成熟的,缺乏大型、占據壟斷地位的龍頭企業。也正是這種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孕育了海量發展機會。

經營模式創新

流通增速放緩并呈現微利化是業內共識,面對高度同質化競爭,藥品流通企業在經營模式創新方面進行了新探索。

一是現代物流建設規模擴大。去年相關部委陸續頒布關于現代醫藥物流的行業標準,加上新版GSP的實施,各大藥企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二是創新型服務模式多樣化。商務部還于2013年8月遴選了47個代表性較強、效果較好的醫藥物流服務延伸項目向全行業推廣。三是借助電子商務平臺,整合業務渠道,向供應鏈客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實現線上線下業務經營的共同發展。

把握機遇

“重組并購、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仍是發展主線,服務模式與服務功能將向全產業鏈模式轉變,運用資本經營的企業會不斷增多。”付明仲指出,微利化態勢仍將延續。不過,《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系列利好因素為行業穩步發展提供了市場容量。藥品流通企業的兼并重組還會持續。同時,流通行業將整合產業鏈的各項資源,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和運營效率,提升市場覆蓋力、終端掌控力,提供更全面的增值服務,將供應鏈向高端縱深延伸。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全面普及,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藥店服務模式也在不斷創新。

付明仲建議,應大膽探索物聯網的應用,并在信息技術平臺開發方面有所突破。同時加快新興業態發展,包括醫藥分銷物聯網、第三方物流配送業務、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延伸服務項目、基礎信息平臺建設。還需要更加關注運營效率與成本。

魏玉林也表示,當前環境下,流通企業數量偏多,同質化競爭明顯且創新服務能力不足。“也正是由于目前尚未出現高度壟斷型企業,誰能充分把握政策、資本與創新,誰就能把握住千載難逢的機遇,成為中國醫藥流通領域的領頭羊。”

2014-4-29來源:醫藥經濟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46657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