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藥業新聞
藥業新聞
字號 16

醫藥工業增速進入下滑通道 黃金十年或成結構性行情

2014年05月07日

不革新便死亡,醫藥行業大佬也難逃此番宿命。過去曾風光無限的醫藥白馬股如今成市場斬殺對象,而曾被唾為行業業績拖累的“套牢股”卻逆襲成資本市場新寵。

2011年,站在行業頂峰的天士力(600535.SH)、片仔癀(600436.SH)業績增速高達54.44%和31.29%,屬于醫藥工業板塊中不折不扣的一線白馬股,而匍匐在山腳的獨一味、金城醫藥(300233.SZ)當年業績增速僅為8.16%和-46.48%。

如今,雙方地位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獨一味因并購醫院業務改名為恒康醫療(002219.SZ),2013年和2014年1季度業績也順勢飆升,凈利增速分別達到130.52%和48.23%;傳統抗生素起家的金城醫藥因拓展生物制藥谷胱甘肽,實現新的利潤主導,2013年和今年1季度凈利增速達55.24%和42.42% ,雙雙化身成長股。而天士力、片仔癀卻因年報季報不達預期,慘遭基金拋售。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對大智慧通訊社(微信DZH_news)表示,在國家宏觀經濟增長承壓的大背景下,醫藥工業增速放緩是趨勢,“只有革新型企業才能適應未來行業發展。”

**傳統醫藥制造業業績增速加速下行**

本周,醫藥白馬股天士力、片仔癀相繼公布1季報,低于20%的業績增速令市場大跌眼鏡。天士力1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2%,“藥中茅臺”片仔癀1季度凈利潤僅同比增長8.05%,增速放緩明顯。兩份季報甫出,股價紛紛暴跌。“有心無力”的天士力高管在第一時間召開電話會議解讀財報,依舊難挽盤中頹勢。

事實上,2013年年報出爐后,醫藥工業整體業績增速放緩已是不爭事實。工信部本月初發布的2013年醫藥工業經濟運行分析顯示,2013年醫藥工業經濟增長放緩,其中,主營收入同比增長自2007年以來首次低于20%,為17.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6%,增速較2012年下降2.8個百分點,整體盈利能力略有下降。

受大環境不景氣影響,2013年,天士力、片仔癀、恒瑞醫藥(600276.SH)、東阿阿膠(000423.SZ)等公司業績增速已分別回落到29.41%、23.31%、14.92%和15.64%,而上述公司在業績巔峰時增速曾超過40%。

相比之下,而業績表現亮眼的醫藥企業主要是通過兼并重組驅動高增長。如恒康醫療2013年業績增速高達130.52%,2014年1季度業績增速48.23%,打破了以往業績個位數增長的魔咒。業績直線上升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13年收購多家醫院,主營業務由傳統的藥品制造轉型為藥品制造+醫療服務雙輪驅動。

**行業痛點:控費降價招標治賄?**

醫藥行業一直被視為朝陽產業,老齡化社會對藥品需求加大、藥品和診療方式升級換代,推動著醫藥行業內生增長;財政投入加大、消費升級和產業轉移等因素,使我國醫藥行業發展升溫。正是在此邏輯下,黃金十年口號喊出。事實上,自2006年行業低谷后,制藥企業的業績也是一路高歌猛進,部分藥企業績增速連續多年超過30%。

然而,2013年,醫藥行業迎來了極其不平靜的一年。去年3月,令行業喜憂參半的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發布,隨之而來的是以廣東省為牽頭羊的低價招標政策;醫保基金告急之下,全國醫保部門拉起醫保控費大旗;GSK在華涉嫌商業賄賂事件,更是引發了整個醫藥行業地震;藥品降價預期也給傷痕累累的藥企補上一刀。

于是,控費降價招標治賄四面大旗成為藥企去年最頭疼的主線,而諸多負面政策傳導到企業的最終結果就是,藥品利潤受侵蝕,業績增速大幅放緩。“2013年,業內已有發改委對醫保目錄內的中成藥最高零售指導價降價的預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銷商拿貨意愿。”一位藥企人士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

在政策壓力和行業整合的各方催化下,兼并重組成為醫藥企業尋找業績增長點的重要途徑。

工信部官網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醫藥行業兼并重組活躍,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國內企業間共發生并購案例150起以上,交易金額超350億元,其中,醫藥工業和商業企業間的跨界并購增多,醫療服務業成為醫藥企業并購的熱點。

多位券商分析師表示,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可能會催生制藥龍頭積極進行并購整合,未來醫藥上市公司的個性化差異會比較明顯,市場會有結構性行情。

www.PharmNet.com.cn 2014-04-25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46428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