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類藥品 不良反應居首
是藥三分毒,如何做到合理而安全地用藥?記者近日從深圳市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去年深圳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顯示,抗感染藥報告占總報告數量的50.50%,其中主要為抗生素類藥品,市民應在醫生和藥師指導下合理用藥。
問題:抗感染藥病例報告居首位
提示:嬰幼兒發燒勿濫用抗生素
2013年深圳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深圳去年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6388份,其中化學藥占88.12%、中藥占10.54%、生物制品占1.34%。
值得注意的是,在化學藥品中,抗感染藥的例次數仍居首位,占50.5%。這表明抗感染藥的不合理使用現象仍然存在。
分析顯示,抗感染藥中報告數量排名首位的是頭孢菌素,即日常所說的抗生素。在抗感染藥品的不良反應監測中,排名前10位的有8個是抗生素類藥品,分別是頭孢曲松鈉、頭孢美唑、頭孢孟多酯鈉、頭孢呋辛、頭孢替安、頭孢他啶、頭孢硫瞇、頭孢西丁。
據了解,過敏反應是抗生素類藥品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可累及多個器官系統,主要表現有皮疹、瘙癢、嘔吐、腹瀉、心悸、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嚴重可致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一旦發燒,就自作主張口服抗生素。實際上,大多數發燒的孩子,尤其是嬰幼兒,其發燒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用抗生素來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純屬濫用。
只有當明確有細菌或支原體感染依據時,才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比如出現白血球數值升高、咳嗽、濃痰、肺部水泡音、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癥狀。
除藥物本身的結構外,生產質量、包材、儲運條件等問題,也可能引起抗生素類藥品的過敏反應。對此,深圳市藥監局建議,藥品生產企業應對此開展深入的研究。臨床也應加強對此類藥品的不良反應監護,采取措施盡可能降低過敏反應的發生風險。
問題:靜脈注射給藥安全風險較高
提示:患者應改變注射劑心理依賴
2013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給藥途徑分布,靜脈注射給藥77.61%。
據了解,靜脈注射主要用于急癥、重癥和不能口服給藥病人的救治和治療。但在實際臨床中使用靜脈注射藥品存在誤區。比如,部分消費者主動要求醫生給予輸液治療,認為輸液比吃藥更有效。
實際上,口服給藥的起效雖然比靜脈給藥稍慢,但一旦達到治療必須的血藥濃度后,即可達到與靜脈給藥相同的治療效果。同時,口服給藥的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較靜脈給藥低,尤其是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風險。
深圳市藥監局提醒,要減少不合理使用注射劑帶來的不良反應發生風險,醫療機構應加強對注射劑使用的監管,而患者也應消除認識上的誤區,改變對注射劑的心理依賴。
報告還顯示,中藥注射劑報告有440例次,排名前10位的品種依次為:痰熱清注射劑、熱毒寧注射液、參芎葡萄糖注射劑、血栓通粉針劑、血塞通注射劑、疏血通注射液、丹參川芎嗪、血必凈注射劑、燈盞細辛注射劑。
從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患者用藥情況看,中藥注射劑與其他藥品聯合使用現象較為普遍,且有可能增加安全風險。深圳市藥監局提醒道,臨床使用中應謹慎聯合用藥,并加強對患者的不良反應監護。
問題:中西藥復方制劑有潛在風險
提示: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超劑量
報告監測顯示,在中成藥口服制劑中,咳特靈片(膠囊、顆粒)、維C銀翹片(膠囊等)和鼻炎康片,均為含化學藥成份的中成藥品種,即中西藥復方制劑。由于部分醫師和患者并不了解此類藥品所含的化學藥成分,將其當作“純中藥制劑”使用。
分析顯示,中西藥復方制劑易被患者當作純中藥制劑使用,忽視其中所含化學藥成份,使用中存在超劑量給藥、含相同成份藥品重復使用等不合理現象,應注意該類藥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的潛在風險。
深圳市藥監局建議,臨床使用含化學藥成份的中藥制劑時,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藥物成份,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劑量及注意事項等內容使用藥物,避免超劑量、超療程以及不合理聯合用藥等情況。若確因臨床需要與其他化學藥品聯合使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避免超劑量合并使用相同成份的藥品。
www.PharmNet.com.cn 2014-04-16 南方日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46401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