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藥品說明書
字號 16

“用藥次數”的學問

2019年02月15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金銳

編者按  藥品說明書上,有些藥用法是“一天3次”,有些是“一天1次”,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實際上,這與藥物本身的吸收代謝特征和藥品劑型都有關系。那么,本期就來看一看,為什么不同藥用法不一,這兩類藥分別該怎么吃?


最常見的用法:一天3次


“一天3次”是一個很常見的藥物用法,無論中藥還是西藥,一般的、不存在特殊劑型的口服藥物都是這樣來吃。那么,“一天3次”的用法怎么吃呢?


也許你會認為,一天吃飯吃3次,那吃藥也是這么吃嘍。這樣吃是很方便,也不容易忘,但是如果從藥物起效的藥學專業角度看,可能還存在一些問題。因為從開始吃藥到藥物達到穩定效果有一個過程,第一次吃藥時,藥物發揮了藥效,但是這種藥效很快就會退去,因為人體會把藥物代謝清除掉。所以,你需要吃第二次藥來鞏固療效。這時,問題來了,第二次藥什么時間吃?即不能太晚,晚了第一次的療效就會中斷;也不能太早,太早相當于增加了上一次的藥量,正因為如此,這個時間要保證在第一次藥物還在起效但馬上快不行了的時候,補上第二次的藥量。所以,這個時間間隔很重要。按照理想的時間間隔給藥,體內的藥會很快達到穩定的效果,發揮穩定的療效。


那么,這個時間間隔是怎么確定的呢?實際上,藥物在研發過程中,就會確定藥物的給藥間隔,并最終寫在說明書上,也就是“一天3次”“一天2次”等。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說,要想讓藥物盡快達到穩定的效果,最好是按照理想的時間間隔給藥,那么,“一天3次”的時間間隔是多少呢?是8小時。也就是說,在一天24小時中,每8小時吃藥一次,才是理想的“一天3次”。如果藥物隨餐服的話,1日3餐是每8小時一次嗎?顯然不是,我們會在早上8點吃早餐,中午12點吃午餐,晚上7點吃晚餐,這樣一來,早中餐之間隔了4小時,中晚餐之間隔了7小時,而晚餐到第二天早餐之間隔了13個小時!所以,這樣服藥的話,給藥間隔是凌亂的。

那么,這種服藥方式會帶來什么問題呢?我們用簡單的圖示表示一下。

1.png


圖1 規律服藥方式的體內藥物含量變化(圖片來源于網絡,紅色線系作者加)

如圖1所示,紅色線展示了按照理想給藥間隔(每8小時1次)吃藥的體內藥物含量(藥效)變化,可以看到是漸進式上升的,最終達到穩定。


1.png


圖2 不規律服藥方式的體內藥物含量變化(圖片來源于網絡,紅綠線系作者加)

如圖2所示,綠色線展示了隨3餐時間服藥的體內藥物含量(藥效)變化,可以看到,由于服藥間隔變得不均勻,所以最終的藥物含量的高低起伏變化差異比較大。

1.png


圖3 兩者對比(圖片來源于網絡,紅綠線系作者加)

當我們把這兩者放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發現,如果黃色邊框內的區域代表最佳治療范圍時,紅色給藥線獲得的療效一定要好于綠色給藥線。這就是為什么,要關注給藥間隔的原因。


當然,上面只是理論推測,真實的藥物吸收過程,還要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例如患者的胃腸道功能、藥物的蛋白結合率等,但是大概情形就是如此。


那“一天3次”吃藥應該怎么吃呢?很簡單,一般理想狀態下,如果按照每8小時1次,又不對工作生活造成太大影響的話,早上6點1次、中午14點1次,晚上22點1次就行了?;蛘呋旧习凑者@個時間段來調整。當然,如果服藥間隔不規律的話,并不意味著沒有藥效,而是達不到理想藥效罷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同藥物有不同的服藥要求,對于每天服藥1次的藥物(例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硝苯地平控釋片),必須飯后吃的藥物(例如碳酸鈣片,鋁酸鉍膠囊等),必須與餐同服或服藥后必須進餐的藥物(例如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必須空腹或遠離進餐時間服用的藥物(例如阿侖膦酸鈉片,伏立康唑膠囊等),就不能機械地按照6點、14點和22點的時間,而是要結合藥物和用餐的情況,設定相應的用藥時間。所以,一定要準確了解自己服用藥物的特殊服用方法,然后再來安排更好的用藥時間。



新劑型用藥法:一天1次


除了“一天3次”之外,越來越多的藥品采用“一天1次”的,其中尤其以降壓藥為最常見。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目前,市場上的降壓藥種類很多,有普利類、沙坦類、地平類等等,在服用方法上,有些需要1天3次,有些需要1天2次,而更多的1天只需要服用1次。一般而言,很多醫生都會推薦大家吃“一天1次”的降壓藥。那么,這種一天1次的降壓藥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在此討論的只是降壓藥。那么,降壓藥有什么特殊嗎?是的,降壓藥是比較特殊,特殊之處就在于血壓控制的理想目標是適當并且平穩,除了高壓和低壓要達標之外,最好能夠保持人體全天血壓的平穩。目前,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開始關注血壓的變異度(也即平穩度),血壓變異度大,容易發生腦卒中和靶器官損害??梢韵胂螅绻哐獕夯颊叻盟幬飦斫祲旱脑?,降壓藥的作用也需要平穩。所以,一個能夠平穩降壓的降壓藥,優于一個雖然能快速降壓但作用波動較大的降壓藥。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回答了題目中提出的問題。一天1次的降壓藥為什么比較有優勢?就是因為這種降壓會更好地實現平穩降壓。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一,有些“一天1次”的降壓藥,本身屬于長效制劑,也就是說,1次服藥后藥效持續時間比較長的制劑,例如氨氯地平。氨氯地平就是一個長效降壓藥,說明書顯示“6-12小時血藥濃度達到高峰”“消除半衰期約為35-50小時”,簡單地說,就是起效慢、藥效持續時間長。它的長效長到什么程度?長到如果你已經規范服藥2個月以上,漏服一次藥對降壓效果基本上沒有影響。所以,血壓很平穩。

1.png

圖4 氨氯地平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圖片來源于文獻,紅色字系作者加)


第二,有些降壓藥,例如硝苯地平,雖然是短效制劑,但是通過特殊的制劑工藝,可以把它做成緩釋片、緩釋膠囊或控釋片,這些特殊的劑型可以保證藥物均勻、緩慢地釋放,實現平穩降壓的目標。目前最常見的就是硝苯地平緩釋片和硝苯地平控釋片,從下圖可以看出,硝苯地平緩釋片的釋放緩慢、藥效持續時間長。

1.png

圖5 硝苯地平緩釋片和普通片的血藥濃度-時間(圖片來源于文獻,紅色字系作者加)


  1. 第三,除此之外,“一天1次”的降壓藥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不容易出現漏服、忘服的情況,每天的服藥時間也相對固定,這樣服藥時間間隔也比較好把握。再想想“一天3次”的降壓藥,一天得想著3次吃藥,容易忘;服藥時間間隔一會長、一會斷,也容易造成藥效波動。所以,從服藥的便捷性(學術界稱為患者的依從性)角度看,“一天1次”的降壓藥也具有優勢。


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天1次”的降壓藥,例如貝那普利、依那普利、纈沙坦、替米沙坦、美托洛爾緩釋片等,也都具有類似的優勢。所以,在降壓藥中看見“緩釋”“控釋”等字眼時,從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藥物屬于長效制劑。


“一天1次”的降壓藥的優勢主要就是這些,當然,選擇降壓藥的首要因素并不是一天服用幾次,而是根據患者病情和心臟、腎臟等靶器官功能,選擇一個適合的藥物(普利類、沙坦類、地平類等)。所以,不可盲目地擅自換藥,任何藥物治療方案的調整都要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進行。


(本文版權歸北京藥學會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49910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