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15日發布《關于印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意見的通知》。意見指出,對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藥品試點國家定點生產、統一定價。此外,為鼓勵醫療機構和醫生使用常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低價藥品使用情況將納入績效考核內容。
“看病難看病貴”是一道蒼涼的社會表情,故每有醫改的方案或新聞出來時,總能掀起輿論熱議。在一次次的探討中,一個常識被重復提及———應鼓勵醫療機構和醫生使用低價藥。不過遺憾的是,盡管呼吁仍在、吶喊依舊,甚至已經達成社會共識,但“鼓勵低價藥”從夢想照進現實,還需多久?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
就此次的“意見”來說,確有一些亮點,如“低價藥使用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內容”、如“引導醫務人員盡量用價廉質優的藥品,能用便宜的不用貴的,能用仿制藥不用原研藥”等等。這些措施,是對癥下藥,但如何監管?誰來監管?仍是大問題。客觀來說,衛計委的監管要細致入微到具體的醫生,怕是鞭長莫及;醫院理應是最好的監管者,但在以藥養醫的境況下,醫院怕也不會在監管上動真格。此外,到底是考核重要還是賺錢重要?或許每個醫生都有不同的選擇,但在利益的誘惑下,績效考核是扛不住賺錢沖動的。
這就是說,“鼓勵低價藥”的“意見”的確不錯,但有沒有用,還得“看療效”。客觀來說,橫空出世的一招“鼓勵低價藥”,很可能就是空中樓閣。一方面,“降價死”早已是業內的潛規則,這意味著,低價藥的供給是個大問題;另一方面,以藥補醫也是當前醫生的收入構成模式,如此氛圍下,如無有效約束,只是“熱心提倡”,“鼓勵低價藥”的推進,定會遭遇現實的尷尬。
眾所周知,“鼓勵低價藥”是醫改的關鍵環節,也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方法。這就意味著“鼓勵低價藥”必須走進“行動階段”。就“鼓勵低價藥”而言,必須要有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如今,這份“意見”是在路線圖上下功夫,且牽涉到低價藥的供給與以藥養醫等核心問題,希望解決這個問題能盡早出臺時間表,以時間表來督促路線圖的有效推進。
www.PharmNet.com.cn 2014-04-16 重慶晨報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41826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