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信息 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字號 16

英國中成藥禁售令將施行 中醫界積極交涉尋突破

2014年04月16日

據英國《華商報》報道,英國藥物管理局去年11月發布的中成藥禁售令即將于今年4月底在全英境內施行。記者獲悉,在過去的四個月,中醫界的一些仁人志士多渠道與政府有關方面交涉,力促英國當局暫時凍結禁藥令、并對中醫發展做出一個長期的規劃。最近有跡象表明,衛生部和藥管局出現松動,藥管局有可能在近期內出臺修訂政策。

今年4月3日,英國衛生部官員與中醫代表在藥管局大樓舉行了一個小型的中醫藥特別會議。據證實,這是一次閉門會議,由衛生部立法工作組召集。組長David Walker教授、副組長特利尼克(David Tredinnick)國會議員、藥管局高級政策主管Farmer,英國中醫界重要人士,如馬伯英、梅棟理(已故梅萬方教授的兒子)、賈明華和趙凱成等參加了會議。

會議主要談論中成藥的使用面、效果作用和管理標準。中醫界代表指出,之所以有那么多病人接受中成藥,就在于中成藥有效、簡單、便宜,沒有副作用。中成藥的特殊性和功效要高于西草藥,管理標準上應該分開。中醫中藥應該納入單獨立法,中成藥不應禁止,至少應延遲執行。

據了解,英國中醫師學會會長馬伯英教授在會上指出:中醫是既有長久歷史又正在不斷現代化的醫學體系,中成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于臨床治療的藥物,它的有效性、安全性要以中醫師的診斷為前提,類似于西醫師開處方藥。中醫中藥不應與草藥混為一談。呼吁衛生部和藥管局撤銷對中成藥進口和使用的禁令,并著手對中醫師的注冊立法。

積極交涉尋找突破口

2011年4月后,英國實施歐盟草藥法,中醫發展受到限制,大量中醫診所倒閉。中醫界的一些人士并沒氣餒,不停地與有關方面進行交涉。

去年7月,馬伯英教授在保守黨的一次慈善晚宴上向衛生大臣亨特遞交請愿信。亨特是中國女婿(太太為西安人),他曾任文化大臣,對中國比較友好。據悉,他在研究馬教授的信件后,決定成立工作小組,重新探討包括中醫在內的替代醫學的發展問題。

今年1月底,工作組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應邀出席的有衛生部、醫管局、中醫界、西草藥和制藥業等的代表。據了解,會議人多口雜,西草藥代表占多數,討論的大多是草藥立法。

鑒于中成藥禁令即將實施的緊迫性,馬伯英教授與多位中醫同仁在會后再次聯系政府大臣和國會議員,強烈要求給中醫一個生存空間。

藥管局很快做出回應,通過工作組向各中醫學會發來咨詢信,全面了解中醫在英國使用的范圍和效果。

4月3日,工作組專門召集小組內部分中醫代表到藥管局開會,聽取意見。參會的官員表示,主要是來傾聽、收集意見。

與會的執業中醫師學會會長賈明華教授在會后告訴記者:“盡管會議并沒有就具體問題作決定,官方的態度相當明顯,他們準備改變目前的現狀,也就是中醫的長期發展和中成藥禁令可能有所突破。”

國會議政廳出現新動向

衛生大臣亨特4月1日突然表示,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中醫藥對患者有益,則中醫藥有可能被納入英國全民醫療保險(NHS)系統。亨特是在國會回答保守黨議員提問時,暗示英國公立醫療機構可以探討中西醫結合的療法。納入NHS,即患者可以享受免費診治,中醫的發展就會有寬闊的前景。

記者注意到,在國會議事廳,向衛生大臣發問的正是國會議員特利尼克,他對中醫友好的立場眾所周知。一位國會議員助理告訴本報記者,國會答辯大多事先安排。一位對中醫情有獨鐘的議員,在此時此刻與中國女婿大臣在國會中一問一答,意圖很明顯。

這位議員助理表示,衛生大臣和特利尼克同屬保守黨,在中醫方面有共同的立場。他們在試探國會議員及民眾對此的反應,希望為中成藥禁令解凍以及中醫的發展鋪平道路。

謹慎樂觀期待奇跡

究竟英國中醫能否走出困境,馬伯英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成藥禁令能不能凍結,中醫能不能立法、關鍵是衛生部和藥管局擔心有觸犯歐盟法規的風險。如何規避這種風險,需要工作組討論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特別是目前面臨4月底禁用中成藥,應該有一個妥善解決方法。這次會議前下發的16個問題,可以看出,就是針對后者擬定的。例如中藥草藥有多大百分比可以作為食品。因為荷蘭不執行歐盟草藥制品法就是他們作為食品從中國進口。

馬教授指出:對于中醫性質和地位的認定,是那些充斥著西醫為“唯一科學醫學”的觀念的西方領導人最難通過的一關。這也是多年來中醫界等始終不懈向衛生部官員說項的一個主要課題。中醫是可以與西醫并列的以全生態醫學理論和實踐為主要特征、而又與西草藥等等有重大區別的醫學體系。有的官員明白了,于是有2005年的“衛生部大臣新決定”,即同意中醫進入獨立立法和保護中醫師頭銜。衛生部領導換班,新領導不明白了,于是就倒退,2012年宣布不再保護中醫師頭銜和中醫師作為草藥師立法注冊。

記者也注意到,目前藥管局和西醫界仍有不少反對中醫的聲音,這場關系到到中醫前途的較量還持續下去。截止發稿時,離中成藥禁令正式實施還有20天,中醫界期待著“奇跡”出現。馬伯英和賈明華教授有謹慎的樂觀。

www.PharmNet.com.cn 2014-04-11 中國新聞網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53609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