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知識
字號 16

消化性潰瘍患者如何進行飲食療法?

2014年01月17日

答:在消化性潰瘍的三個時期分別進行飲食治療:

(1) 發作期,此期應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低溫半流質食物為主,使胃內PH值保持在4~5之間。嚴格限制對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并以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為主,如牛奶、米湯等,每2 h進食1次,每日6~7次。若不習慣喝牛奶或腹部脹氣者,用豆漿代替,或加米湯稀釋,其它可給蒸蛋羹、稀藕粉、豆腐腦,其中牛奶、豆漿雖能稀釋胃酸,但也能刺激胃酸分泌,故不宜多吃。限制肉湯、雞湯、魚湯的攝入,因為脂肪過多攝入會促進胃酸分泌和膽汁返流。

(2) 緩解期,可指導患者逐漸改食面糊、稀粥、蛋羹等,還可加蒸肉餅、肉末蛋羹、雞肉湯等,每日進餐5~6次,每餐主食50 g,加餐可用牛奶、蛋花湯等。為保證供給正常代謝和潰瘍組織修復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物質,飲食宜定量( 250 mL/次),定時(次/2~ 3 h),進食不宜過快,要細嚼慢咽。以細軟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并注意適當增加營養,以免發生營養不良,影響潰瘍面愈合,禁食碎菜及含渣較多的食物。

(3) 恢復期,可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掌握進食的規律性,預防疾病的復發。飲食仍以細軟易消化半流質食物為主,每日可進食5次,除3次正餐外,上、下午可各加1次點心。可食軟米飯、面條、小餛飩、小蒸包、清蒸魚、氽肉丸等,避免過飽,防止腹脹;另外,可增加一些含纖維少的蔬菜,如冬瓜、土豆、山藥、芋頭、蘿卜等。但注意要細嚼慢咽。

北京藥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中路2號小二樓2層

本網站瀏覽46535425次

Copyright 2012 北京藥學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 All Rights Reservered

京ICP備14053558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4183